近日,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到省農業科學院調研。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務,勇攀高峰、創新創造,把更多論文寫在大地上,為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增動力、添活力。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保障糧食安全、牢牢端穩飯碗、提升農民收入、提升農業效益,一件件、一樁樁,都離不開科技和人才。在鄉野沃土里把科技與人才這兩粒“種子”種好,久久為功、精益求精,才能在一個個豐收圖景里繪就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把科技的“種子”撒播在鄉野沃土里。在“三農”領域和相關產業中,脫離了生產實踐的科學研究,是難以落地生根發芽的,更難以開花結果。草莓園大棚安裝智能設備可實時查看調整棚內光溫水肥氣;采摘機與工人“無縫”合作采收、搬運蘋果;無人駕駛的智能插秧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如今,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一篇又一篇論文在大地上書寫而成、一批又一批科技成果被使用在田野中,農業生產數字化、裝備設施智能化、農業服務信息化,正在讓江蘇的土地、農產品變得越來越“聰明”,高科技農機裝備讓“會種地”變身“慧種地”,“科技力量”成為鄉村振興“最大增量”。
把人才的“種子”撒播在鄉野沃土里。現在,隨著對“三農”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數字技術在“三農”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新時代農民種地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對于農民的能力與素質也相應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部門要架起傳播知識的橋梁,組織專家學者到田間地頭面對面、手把手解決新問題、傳播新技術、普及新成果,提升“老農”、培育“新農”,讓更多農人成長為促進“三農”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田保姆”等高素質農民更好地發揮技術指導與支撐作用。此外,還要積極引進“智農”,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讓農業充滿生機,助力鄉村的沃土變成更具希望的田野。
鄉野沃土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可期,種好科技與人才這兩粒“種子”,在奮斗與實干的澆灌下,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在田壟中扎根、抽芽、結果,也期待科技人才在鄉村一線書寫成長成才篇章。
指導單位:江蘇省委網信辦
出品:視評工作室
監制:王文堅 李軍
策劃:黃鳳 時力強
編輯:陳永輝 李舒曼
美編:李學 王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