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漁業養殖技術也日新月異,泗陽縣以數字化開啟漁業智慧養殖,實現漁業提質增效,助推產業振興。
寒冬時節,在泗陽縣盧集鎮雙高水產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們正在忙著起魚。據了解,今年鱸魚畝產達到了2000公斤,比普通的魚塘高出500公斤一畝,為何如此高產?魚池看得見的生機之下,是一套“看不見”的智慧養魚系統。
“通過這個智慧漁業平臺,給我們提供很多方便,我們躺在床上,拿著一部手機或平板,對水質在線檢測、氣象在線檢測、氨氮監測、亞硝酸鹽、增氧投喂、養殖設備監控,都做到了一體化解決問題,省時省力。”泗陽雙高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知江說道。
在雙高漁場魚苗繁育基地,數萬尾小魚苗盤踞在一個個水池內,每個池子中的傳感器,把捕獲的實時數據源源不斷地傳輸到漁業智慧平臺上。“以前夜里基本上睡兩三個小時,就要爬起來一次,如果不查看,斷電或者缺氧,成品魚大量死亡,那個損失相當嚴重的。”杜知江告訴記者。
傳統的漁業養殖主要依靠經驗,風險高,投入大,如今,得益于數字漁業系統,讓養殖戶實現“智慧養魚”、“高效養魚”、“生態養魚”。
“比如開這個增氧機,一點,哪個塘口一點,它就出來了。”指尖上點一點,就可以實現智慧化地養魚,基地每年節省人工工資近百萬元。為有效解決水產養殖“用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等問題,泗陽縣農業農村局以雙高漁場為試點,投資2600萬元建設了數字漁業系統,通過水質在線監測、養殖設備智能控制、視頻監控、氣象監測、水質調控等10余項功能科學養殖,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
“這套智慧漁業平臺可以監控我們全縣10余家養殖場,覆蓋的總面積大概4萬多畝,水產養殖主要過程的全過程數字化、信息化,為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解鎖了鄉村產業振興新密碼。”泗陽縣水產站站長李勇介紹。
目前,泗陽縣有水產養殖面積27萬畝,其中蝦蟹養殖占地20萬畝,魚類養殖占地7萬畝,年產量11.6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45億元。(楊艷蘇 田昂 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