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即將出臺26條舉措做強民企!南京,護航新艦隊

“刷出”民企“存在感”,南京在發力。

年終歲尾,云南保山市潞江壩咖啡產區,天南海北的貨車應“約”而至。隨著車輪滾滾,樹上的“紅果果”被運往星巴克、雀巢等公司進行烘焙。“一部手機,站在山頭就能約來車。”種植咖啡30多年的咖農張忠澤很興奮:“‘運滿滿’就是咱們的‘金扁擔’。”

“運滿滿”是滿幫集團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的數字貨運平臺,在供需兩端的高效匹配中助力“貨通天下”,業務覆蓋全國300多個主要城市,線路超過11萬條。其最新財報顯示,2023年二季度平均發貨貨主達200萬人規模,同比增長30.5%;過去12個月履約活躍司機達375萬,均創歷史新高。

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強調,促進各類經營主體競相發展,進一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滿幫集團的成長,是南京民營企業持續發力、向上攀升的縮影。去年公布的202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上,南京8家企業上榜。其中,滿幫集團排名較前一年上升64位。

讓“民企艦隊”繼續壯大。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會”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提出,要通過2—3年時間,在壯大創新型民營經濟上實現新突破,為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增創新優勢。

用創新一根針“捅破天”

坐在會場,南京市工商聯主席、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的思緒回到了30多年前。因為不愿意賣別人的空調,他在南京經開區創立“天加”品牌,單打獨斗搞研發和制造。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行業最優。”瞄準空氣處理設備領域,在10多項技術指標中,蔣立選擇漏風率作為突破口。他親自帶著團隊跑資金、訪學者、找合作,建成高標準實驗平臺,研發出“迷宮式密封結構”。這一技術使得設備漏風率最低可達0.029%,較國家標準提高30多倍。C919國產大飛機,還有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ICU、手術室,都用了“天加造”。

初創期靠著修空調、做裝修維持運轉的小公司,如今已擁有11項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問鼎國家級“單項冠軍”,主營業務連續13年全國市占率第一。這背后,是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雖然是制造企業,天加卻連續9年的實驗室用電量超過生產和辦公用電。

南京的民營經濟,在“東方風來滿眼春”的故事里孕育。上世紀90年代,體制內人員“下海”,南京誕生了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北有中關村、南有珠江路”盛名一時。而后,高學歷、高技術知識分子創業成為流行,久吾高科、誠邁科技等嶄露頭角。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匯通達、運滿滿等平臺企業,世和基因、超芯星半導體等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企業相繼涌現、迅猛發展。

創新的基因一直都在。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創資源,南京持續深化校地融合、產教協同,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全過程,賦予創新主體敢闖敢干的底氣。

1998年冬天,35歲的郭宏新從南京化工學院熱管研究院辭職,在江寧區創辦了中圣科技,主攻化工材料及清潔能源重大裝備國產化。經過三個寒季的研究、試制和測試,其團隊開發出的“帶中心測溫管的低溫熱棒”,解決了青藏鐵路凍土處理這一世界性科學難題。用創新一根針“捅破天”,截至2022年末,中圣科技參與制定了7項國家與行業標準,擁有59項發明專利。

近三年,南京民企承擔了85%的市級重大專項,牽頭建設三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把握和推動顛覆性技術創新,在全國全球的競技場上越來越活躍。六合區速鋒數控憑借數十年專注鉆研出的“獨門絕技”,贏得中鋼集團、中國重汽等行業巨頭青睞,服務2000多家制造企業。在江北新區成立剛滿三年的芯華章,專注國產自主可控EDA智能軟件和系統研發,將國外壟斷的EDA市場鑿開一道口子。

這組數據更為直觀。截至2023年末,全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006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2萬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13家,進入胡潤排行榜的獨角獸17家,其中民營企業占比分別為92.5%、98.2%、82.6%、88.2%。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特殊的產業結構和資源稟賦,南京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還不夠高,頭部企業還不夠多。

這次會議作出研判:南京的民營經濟,要走出一條依靠創新驅動、內涵型發展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核心便是支持民營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開放創新,全面提升民營經濟的創新含量和發展質量。“要和高校院所形成合力,聯合攻關共性技術;要跟央企國企創新同頻,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民營企業間也要跨界融通,聯手搶占新領域新賽道。”南京市市長陳之常說。

現代產業體系中的民企力量

千帆競發的民營企業,各自在產業鏈條上扮演關鍵角色,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

再造一個“新潤和”——讓業界目光看向雨花臺區第一家本土軟件業上市企業。起步,只是給華為提供高端軟件外包服務,近年以兩大國產數字化底座業務為主線,由軟件基礎交付向產品化轉型。去年上半年,公司創新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約1.73億元,還拿下互聯網銀行解決方案等多個細分領域“冠軍”。

南京軟件業循鏈而上。2021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入選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出用4年時間沖刺“萬億”。強鏈壯鏈,南京在鞏固既有優勢基礎上,加快發展高端工業軟件,全鏈布局信創產業。泰治科技等一批重點工業軟件企業,已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等細分賽道實現“領跑”。以誠邁、翼輝為代表的近200家信創產業鏈重點企業,正集中力量破解國產軟件“缺芯少魂”難題,2022年,全市信創產業收入規模占全省超過50%。

隨著數字技術融入實體經濟各領域,數實融合打開更廣闊藍海。“農村電商第一股”匯通達,是玄武區一家民營企業。13年來,匯通達以數字技術重塑鄉村供應鏈,幫助21萬家鄉鎮夫妻店“一店三開”,惠及3億農村消費者。“這將是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大市場。”匯通達黨委書記、總裁徐秀賢看好“希望的田野”。

總體上看,南京產業體系還沒有邁入中高端,產業綜合實力和企業競爭力還亟待提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南京聚力謀劃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

在徐莊高新區“土生土長”的柯菲平,已入選南京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鏈龍頭企業。去年初,其歷時8年研究、投入近8億元的1類創新藥鹽酸凱普拉生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預計5—10年后,能累計實現銷售200億元。柯菲平還有13個創新藥在研項目,承擔4項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

放眼全省,南京生物醫藥產業整體體量并不領先,但創新藥研發表現搶眼。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獲批藥品70個,居全省第一。捕捉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南京提出,壯大化學創新藥、中藥創新藥、影像設備等細分領域規模,打響南京生物醫藥創新重鎮的品牌。

競速新賽道,更多新興勢力正在“搶跑”。擁有人工智能、區塊鏈、生成式AI等關鍵技術和算力設施厚實“家底”,南京發力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同樣大有可為。

一排排豎立的手機屏幕里,數字人正在直播帶貨,“她們”千人千面,一顰一笑自然流暢。2021年,硅基智能研發了AIGC數字人直播,現在每天開播直播間超過5萬個。經過大模型重塑與賦能,國內首個數字人律師近日“誕生”,既能輔助律師處理文書,還能接受大眾咨詢。到今年底,企業將在教師、醫生、律師等領域覆蓋100萬人;到2025年,計劃為世界創造1億“硅基勞動力”。

置身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的背景下,南京鼓勵廣大民營企業,聚焦氫能、儲能、無人駕駛等集群細分領域和新賽道培育方面持續發力,在有條件的領域“開道超車”。

“存在感”不彰有待破局

截至2023年11月,全市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總量達179.72萬戶,創造了55%的稅收、90%的新增就業崗位。把時間線拉長,過去5年,南京民營經濟增加值平均增速為6.1%,領先全市GDP增速0.1個百分點。看上市企業數,民企占三分之二;從創新剖面看,民企也是主力軍。

但長期以來,外界卻普遍認為,南京民營經濟“不強”。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缺少“巨頭”,特別是缺少To C端的民營巨頭。像杭州阿里、深圳騰訊、合肥蔚來、常州理想等,都是針對終端用戶,而南京的民企多是科創型,且處于產業鏈中上游。他們多年如一日搞創新、做研發,盡管掌握了一批“高精尖”“黑科技”,甚至在行業和細分領域做到“冠軍”,但大眾仍知之甚少。

在曾經被“卡脖子”的工業控制領域,剛剛邁入而立之年的科遠智慧,正在“被看見”。

2023年6月13日14時18分,浙江省“千項萬億”重大工程、省重點工程——浙能樂清電廠三期工程6號機組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至此,科遠智慧國產NT6000控制系統助力樂清電廠三期2×1000MW發電工程全面投運。“一鍵啟停、無人干預、自動運行,咱們電廠的‘神經中樞系統’不必受制于人了。”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國耀的興奮溢于言表。

這背后是無數個夜晚的“連軸轉”。最關鍵的攻克階段,“死磕”的研發團隊就在控制室打地鋪。努力沒有被辜負。如今,科遠智慧手握30多項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200多項發明專利、400多項軟件著作權,年營收增長超過20%……一路陪伴中國工業控制行業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從跟跑到逐步超越。“強路”無止境,企業至今仍堅持每年將營收的10%以上用于科研。

其次,經濟持續承壓、外部形勢變化,也為總體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民營企業,帶來更多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

迎難而上。上世紀80年代,南京金箔一度資不抵債,但握住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如今成為國內最大的真金箔生產基地。面對“雙碳”背景下的行業調整壓力,蘇博特積極擁抱綠色建材,加力開發綠色低碳功能材料,走出了從傳統能耗型工業企業向綠色工廠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旅游業是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主營出境游的途牛,業務開展一度阻力重重。沒有躺平,也不等靠要,布局境內游市場、重組海外打包游業務、新開網絡營銷渠道、打造自有民宿品牌……一系列“自救”卓有成效:去年8月公布的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途牛凈收入1億元,同比增長170.5%;利潤約22.1萬元,自2020年來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走進途牛新展廳,大屏上躍動的數字、此起彼伏的電話鈴聲,還有久違的忙碌場景,都傳遞著一個強烈信號——途牛正努力活得更好。

看長遠、謀未來。前不久,江北新區蔚藍科技研發的新一代四足機器人——阿爾法機器狗Baby Alpha系列,最快奔跑速度達4.15m/s,突破了該領域世界紀錄。這只擁有編程教育、實時視頻、自動駕駛等功能的機器狗,已在千家萬戶當起智能管家。南京民企的“存在感”正在變強。

力挺“生力軍”發展壯大

深陷詐騙、股價暴跌、資金鏈斷裂……如果不是市、區兩級檢察院的“明察秋毫”,這家位于棲霞區的百億上市公司或已墜入“深淵”。

康尼機電是一家以軌交自動門系統制造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企業,自成立以來,其核心產品市占率不斷攀升,連續6年穩居全球前列。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大公司,在一次34億元的并購中遭遇詐騙,導致股價暴跌、面臨退市風險。在兩級檢察院的調查下,最終化險為夷。目前,企業已連續三年實現穩步增長。該案件也成為檢察機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發展的典型案例。

于民營經濟發展而言,好的營商環境須臾不可或缺。南京已連續5年發布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舉措。根據全國工商聯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論,南京入選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會及副省級城市。

政策還在加碼。本次會議新發布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包括6個部分26條措施,涉及破除壁壘、優化服務、擴大融資、拓展市場、強化創新、維護權益等方面。不少措施瞄準民企核心關切。在“支持民間投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中,提到“超過400萬元的政府采購工程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預留該部分預算項目總額由30%以上階段性提高至40%以上”,這意味著,民企將獲得更多發展機會和政策支持。而針對民企融資難問題,《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在“寧創融”、“寧創貸”、轉貸基金、“蘇崗貸”等四項產品之外,提到開展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更多民企掛牌上市。

護航“民企艦隊”,南京決心如磐,相關部門服務企業、激發活力的舉措持續升級——南京市工商聯將通過3條訴求通道、6個平臺、5項機制,對民企“有求必應、有問必答,無事不擾、無時不在”;南京市科技局將構建“孵化培育服務平臺體系”“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體系”“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體系”,支撐民企做實做優、做精做專、做大做強;南京市委政法委也參與進來,將完善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聯系協調工作機制,暢通維權渠道,建立“企業防風險促合規法律服務中心”。

信心就是黃金。

華天電子深切感受到南京對“自己人”的呵護。2018年,企業在浦口經開區動土建廠,建設全球領先的晶圓級先進封測基地。得益于區域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華天南京創造了從開工建設到竣工投產用時僅17個月的“華天速度”,實現產值50多億元。華天電子集團副總裁、華天科技江蘇公司總經理肖智軼表態:“未來3年,我們計劃在寧繼續增加投資百億元以上,在南京打造國內最大封測規模的生產基地。”

南京提出,通過2—3年努力,力爭再新增2—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00家、上市公司超200家。與此同時,高效配置和集聚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創新要素,加快塑造競爭力強、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創新生態。

把營商環境的“綠水青山”轉化為穩中求進的“金山銀山”。南京再次拿出40多年前改革開放的闖勁干勁拼勁,讓民營經濟的信心迅速“拉滿”,站在新起點上重新出發。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周 敏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