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盡管室外寒氣襲人,位于泰州市姜堰區的泰達紡織內卻熱氣騰騰。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覆蓋屋頂,車間節能環保設備一應俱全,全省馳名的棉紗在這里下線。
“我們投資近5.3億元,和大院大所共同打造國內棉紡行業首家全智能、信息化工廠,2023年底,被江蘇省工信廳評為綠色工廠。”公司董事長蔣躍東開心地說。據介紹,該公司是一家現代化民營企業,連續10多年位居中國棉紡織行業綜合競爭力前20強。去年該公司納稅銷售突破12億元,利稅超5000萬元。
“這份成績單,主要得益于公司實現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蔣躍東喜上眉梢。
像江蘇泰州紡織一樣,越來越多的姜堰工廠向“綠”而行。截至目前,姜堰區創成國家級綠色工廠7個,國家綠色供應鏈2個,省級綠色工廠28個,綠色、低碳正成為姜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匹配”。
近年來,姜堰區積極貫徹落實“雙碳”戰略,將“節能、減排、降碳”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多領域把工業作為節能和綠色發展的主戰場,大力實施節能與綠色技術應用,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全方位開展工業企業“綠色工廠”創建,有序開展鑄造業整治提升,86家企業退出鑄造行業,107家企業納入整治提升,新能源、新裝備等制造業加速發展。在姜堰,綠色工廠在各行業加速崛起,一批“綠色工廠”異軍突起;江蘇雙登、江蘇太平洋精鍛等新能源企業加速形成;精工制造業企業遍地開花。
泰州中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國首家從事高效N型T0PCon雙面電池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專業化企業,該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投入近6億元進行數字化改造,雙面光伏電池及組件技術打破國外技術的“堅冰”,在N型細分領域連續多年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綠色智能工廠實現了物料高效流轉,各工序無縫銜接,生產設備自動化、物料自動化和信息智能化,產能提升了50%,產品優良率也從90%提升到98.5%。”泰州中來光電電池制造中心總監閩文俊告訴記者。
作為姜堰區首家銷售突破百億元的企業,中來光電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近130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出口銷售收入近5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40%。
綠色發展動能澎湃,政策支持給足底氣。姜堰區分層次建立“綠色工廠”培育庫,發布并實施《姜堰區工業企業培大育強“111”三年行動計劃》,開啟“綠色診斷”,由第三方服務機構上門“問診”,同時加大綠色制造獎補力度,在市級獎補政策的基礎上,對創成省級、國家級綠色工廠的企業分別追加獎勵10萬元、20萬元。在此基礎上,姜堰區還開展綠色金融支持創建綠色工廠企業,僅去年在姜金融企業就為創建企業發放貸款近6億元。
實現綠色發展,更要整個供應鏈向“綠”而行。姜堰區新材料產業園10多家“鏈主”帶動上中下游企業減排降耗,實現綠色生產。推動企業今年使用更環保的低碳新材料,從源頭上逐漸使碳排量降到最低。
2023年,姜堰區完成工業開票銷售887.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210億元,凈增規上工業企業63家,創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今年,姜堰區將加快布局綠色園區發展,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產業循環式組織、企業循環化生產,按照“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原則,提高綠色制造整體水平,力爭全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綠色工廠”5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