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與常州大學合作共建的工業母機工程研究院在常州揭牌,力爭在高端工業母機和智能制造系統研發等研究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執行主任王永青介紹,該研究院成立后,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需求,充分發揮好各方科研、技術、特色優勢,建立優質資源共享、協同合作的運行機制,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母機、機床性能測試裝置、制造過程智能監控系統與新能源領域專用裝備等專精特新產品。
過去一年,江蘇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的“第一方陣”使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快速推進。年初“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成為江蘇省第三家領域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全年獲批牽頭建設2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累計已達31家。累計建有省級以上大學科技園38家,其中國家大學科技園20家,國家級數量位居全國第一。聚焦“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重大任務,科技創新平臺正各展所長。
從實驗室走出來的一項項科研成果,是否能經得起實驗檢驗?是否匹配市場需求? 為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初一公里”,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去年,江蘇省科技廳正式發布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工作指引,布局建設一批專業化、市場化未來產業概念驗證中心,在全省開展申報組織工作。為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質效,蘇州高新區整合產學研優勢資源,在全省率先成立8個概念驗證中心,以進一步激發原始創新動能。
蘇州高新區科創局合作處處長張麗君介紹,概念驗證中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企事業單位,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原理或技術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測試、市場競爭分析、二次開發、中試熟化等具有商業“閉環”的創新生態圈。
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道路上,江蘇走得穩健。去年1-11月全省技術合同登記超過7.39萬項、成交額3813億元,預計全年成交額超過2022年,創歷史新高。過去一年,江蘇的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總數達272家,數量居全國第一。近日,《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發布,江蘇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全國第三位。
江蘇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表示,科技戰線將堅決扛起在國家科技創新格局中勇擔第一方陣的使命,下一步,將繼續推動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服務保障重點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
(江蘇新聞廣播/周洋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