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可·卡義克(Nico Kaaijk),這位來自荷蘭的郁金香培育專家,在江蘇鹽城打造出了“中國郁金香第一花海”——荷蘭花海。
2013年,尼可接到一通來自鹽城大豐的電話,原來是當地邀請他來中國,希望大豐也能培育出美麗的郁金香。
百年前,大豐這里還是塊鹽堿地。歷經一代代人植樹造林,改善土質,曾經的鹽堿荒灘變成沃野千里,已經初步具備了郁金香生長的自然環境。所以當尼可第一次來到大豐的時候,就看到了這里遍地的生機與不可多得的機遇。
一開始,一切都要靠國外進口,郁金香培育成本十分高昂。于是,尼可將家鄉的土壤管理技術帶到大豐,教會了當地農民,并逐漸擴大團隊。
目前尼可的團隊培育出20種新的郁金香品種,其中包括適合當地土壤和氣候的郁金香品種——大豐。在不久的將來,尼可計劃根據大豐的氣候啟動新的育種計劃。
如今,3000畝的荷蘭花海擁有3000萬株花簇,300多個品種。除少數稀有品種,大部分郁金香的培育繁殖可以在中國搞定。
尼可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十年,他所在的荷蘭花海如今成了江蘇著名的旅游景點。他的郁金香事業還帶動了周圍的農民一起致富。
“我熱愛這份工作,它讓我和身邊的人生活越過越好。我更愛這里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這里的人們一直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尼可相信,中國將來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
十年間,花海見證了尼可的郁金香事業不斷發展,尼可也同樣見證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進步。中國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視,讓尼可對自己郁金香事業充滿期待,“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在減少使用化學物質的情況下,讓郁金香長得更好。”
在尼可眼中,中國已走上了一條綠色低碳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其他國家如何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經驗借鑒。
郁金香的花語是“博愛”。“我將郁金香從荷蘭帶到中國,更希望它能象征著兩個國家之間的愛與友誼,如這片鮮花一樣盛放。”尼可充滿信心地說。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龍秋利 王衛/文 唐家語/設計
指導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出品 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
制作 現代快報+
特別支持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