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牽動千萬家庭,關乎民生福祉。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南京等省內已經多次展開了相關探索。
《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在民生事業方面,國家將擴大和發展七方面的服務,包括養老助餐、居家上門、社區便民、老年健康、養老照護、老年文體、農村養老等方面的服務。記者了解到,如何破解大城市養老難題,讓老人們安享幸福晚年?南京一直在積極探索。
在南京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養老綜合中心,這個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集智慧養老、社區服務、醫療診治、健康管理、日間照料和文化娛樂等于一體,每天有不少老人在這里休閑娛樂。
“通過老年人的年齡,還有肌肉的張力情況,會設置不同的檔位進行阻力鍛煉。老人也會有一張運動的卡片,這也是實名制的。”南京市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養老綜合中心負責人李娜說。
記者了解到,綜合中心建立五大服務體系,圍繞銀發顧問、智慧平臺、日間照料、社區便民、上門服務等養老服務,通過其帶動居家社區機構的協調發展。賽虹橋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些年,街道不斷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未來還將重點打造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
“目前我們菊花里社區、全齡社區為樣板已經正式運營,后面我們將繼續打造玻纖院,服務內容也會更加全面,衣食住行做到全方位服務。”南京市雨花臺區賽虹橋街道民生保障部副部長尹菊說。
針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當地養老、就地養老的新趨勢,《意見》還明確將鼓勵養老機構、家政企業等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培育發展專業助老陪護機構。
在南京有不少家政企業、餐飲企業、物業公司、房地產公司等市場組織轉型從事養老服務業。南京市玄武區紅廟物業社區服務中心的“睦寧里”便民服務點,已經可以為居民提供物業報修、意見受理、社區助餐等服務。
“已經推出了物業+養老服務,把最基礎服務加進來,可以上門送餐,老人也可以來這個空間活動,下午過來我們會量血壓,做成檔案長期跟蹤。我們現在也加入了上門照護服務,需要助浴,我們也可以安排人上門。”南京紅廟社區服務中心經理蔡威說。
銀齡生活更要依托豐富的文娛活動。位于淮安市清江浦區長西街道引河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分樓層設置了保健康復中心、心理疏導中心和棋牌、閱覽、休息、健身、乒乓球等廳室以及老年戲曲活動室和舞蹈房等。
老有所養不僅是模式上的探索,還有高科技的創新。在常州市一些養老機構,陪護機器人越來越受到老年朋友的喜愛和歡迎。位于常州市鐘樓區荷花池街道的幸福天年老年公寓里,出現了幾位特別的“看護員”——陪護機器人“大頭阿亮”,這也是AI智能陪護機器人首次“走進”常州的老年公寓。
目前,“大頭阿亮”可以為老人提供康養、安全、家政、社交等生活事項方面的輔助服務。記者注意到,“大頭阿亮”頭部有一個非常大的屏幕,有大大的眼睛和清脆的嗓音,不僅能夠唱歌、點播視頻,還能和老人玩游戲,所以特別受老人喜愛。
老年公寓負責人介紹,目前公寓里住著近200位老人,他們引進了8臺智能機器人,除了情感陪護、跑腿,“大頭阿亮”還能很好地承擔看護老年人的部分職責,如自主尋人、安全提醒、用藥提醒等。
記者了解到,在老年人消費方面,《意見》中還明確將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設施,引導老年日用產品實體店合理布局,鼓勵商場、超市等開設老年專區或便捷窗口。
(《零距離》記者/何畔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