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省長許昆林代表省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聯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24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六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沿江各地要牢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囑托,錨定目標、齊心協力、勇挑大梁,下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盤棋”,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貢獻磅礴的“長三角力量”。
下好科技創新“先手棋”,激發“天工人巧日爭新”的發展動能。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長三角緊緊把握科技創新浪潮的時代脈搏,聚焦前瞻性技術領域下好“先手棋”,在產創融合領域邁出堅實步伐。中電海康集團與上海嘉定、江蘇無錫、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簽署五方戰略協議,著力突破“感存算一體化”領域核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發揮上海國際化優勢,在創新活動最活躍的硅谷、哥本哈根等地搭建海外合作平臺,與海內外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發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隨著科技創新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顯,長三角發展動能也在不斷壯大,沿江各地要繼續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新部署與新要求,勇當科技創新排頭兵,激發發展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效率,充分發揮長三角輻射帶動作用。
下好綠色轉型“長遠棋”,描繪“長江一洗放天青”的生態圖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驅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牛鼻子”,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有助于減少增量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沿江各地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著眼于長江沿岸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的現實狀態,下好綠色轉型“長遠棋”。一方面要加強產業規劃對接,推進區域協調聯動,調整改善產業結構,夯實生態環保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要開展綠色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治污美化兩手抓,推動沿岸基礎設施的轉型提升,打造現代航運“示范樣本”,讓人民群眾既能看得到“長江一洗放天青”的美好生態圖景,又能感受到長江經濟帶“萬物生長勢如虹”的澎湃發展勢能。
下好文旅融合“制勝棋”,開拓“風光不與四時同”的特色之路。文化和旅游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文化和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正在日益凸顯。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加強戰略對接和區域統籌,推進文化鑄魂和旅游帶動,能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現實創造力。沿江各地要下好文旅融合“制勝棋”,奏好文旅“協奏曲”,既要結合各自的地方特色打造文旅融合范例,如江蘇無錫拈花灣小鎮依托靈山大佛景區打造了“佛文化+度假”的文旅融合模式,浙江江山舉辦長三角自駕暢游“浙里山路”推廣活動;也要打破地區分割和邊界壁壘,讓發展思路從各自為戰向整體統籌轉變,積極探索優勢互補、協同合作機制,不斷深化長三角文旅合作,以美麗鄉村、文化博物館、紅色基地等為依托,引入數字化建設新引擎,共塑高質量長三角文化意象和旅游品牌,開拓新時代長江經濟帶的特色發展之路。(張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