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一位胸痛的病人,需要趕快搶救!”1月15日凌晨,救護車的鳴笛聲劃破寂靜夜空。被推進南京市第一醫院急診室的患者小胡(化姓)今年才21歲,標準的“00后”。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醫師蘇存華接診后,立刻結合各項檢查做出判斷小胡是典型的、最危急兇險心臟疾病——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
21歲小伙得了最危急兇險心臟疾病
“胸痛、背痛,里面像是被撕裂了一樣”,小胡回憶道。原來,小胡患有馬凡氏綜合征,遺傳自媽媽。這是一種影響結締組織的遺傳性疾病,而結締組織是支撐和連接器官和身體其他結構的纖維。馬凡氏綜合征最常“作祟”于心臟、眼睛、血管和骨骼,使它們的功能受到影響。
蘇存華介紹,主動脈夾層就好像人體里有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需要立即手術才能“拆彈”排險。“小胡的情況又是最緊急最容易破裂的一種夾層,如果不做手術,生存時間就可能按小時來計算。”
“小胡來院后就通過綠色通道緊急進入手術室。病人是主動脈根部瘤破裂,右冠狀動脈撕裂,左冠狀動脈也受到累及,哪怕晚一個小時進去,由于供應心臟血液最重要的冠脈‘撕裂’,病人可能連手術機會都沒有。”蘇存華說。
術中,由于小胡在十幾年前就因為漏斗胸導致的胸部畸形做過手術,且因病人扁平胸,巨大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和心臟與胸骨貼得很近,為防止意外,需要先建立體外循環,再進行開胸,胸骨游離分解很困難,整臺手術僅暴露血管的操作就花了接近兩個小時。
幸運的是,手術經歷重重難關后成功結束,術后當天就拔除氣管插管。并且術后第二天。小胡就已經順利轉回普通病房。
心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化
無獨有偶,病房里的患者小周(化姓)今年也才28歲,幾天前因為心源性暈厥被送至當地醫院,然而一直按心肌炎治療,效果欠佳,轉進了醫院心胸血管外科。
抽絲剝繭,細細一問,醫生們才發現小周的母親患有家族性的高膽固醇血癥。“雖然母親自己知道有這個病長期吃藥降血脂,但是感覺小孩年紀還輕,就沒檢查,更沒有治療。”而小周正是因為疏于關心自己心臟健康,一下子就暈倒在了路上。
送到當地醫院后,一直按照心肌炎治療。轉院至南京市第一醫院后,通過心臟造影檢查,顯示小周的血管已經是嚴重的三支病變。通過及時的心臟冠脈搭橋治療,挽救了年輕的生命。
“心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化。”蘇存華坦言,遺傳因素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來說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比方說父母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以及特殊的基因病,都應該要及時引起重視,做好疾病預防。”
專家提醒,不良的生活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催化”了心血管疾病的早發。專家指出,除了遺傳因素,一些年輕人經常熬夜、生活壓力比較大、飲食不健康,以及肥胖、抽煙、酗酒,都可能讓心臟疾病的發病年齡提前。為了將預防心臟疾病的關口前移、避免發現時已經是更嚴重的程度,可盡早開展心電圖、心臟超聲等心臟篩查。重點人群還應在心臟專科門診接受咨詢后,采取更進一步的心臟專科檢查。
通訊員 孫忠河 現代快報/快報+記者 任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