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春節,成為觀察中國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口。
甲辰春來,共享歡樂。踏著春的腳步,不少國人選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海外旅行;迎著春的氣息,不少外國人享受免簽政策便利暢游神州大地。從東方到西方,從北半球到南半球,中國龍年春節旅游季“雙向奔赴”的人流明顯增多,行走在各地大街小巷、旅游景區,擦肩而過的“洋面孔”多了起來,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出境游客也在陡增,有的地方超過2019年同期。可以感受到,世界民間利用春節這一獨具特色的中國年,促進旅游互動、文化共享,融入濃濃的中國年味中,展現出中外民間相親相融、美美與共的融融暖意,傳遞著以人文交流增進全球合作的濃濃美意。
“免簽誠意”引流上線,為春節“中外走親”注入新暖意。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隨著去年以來中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中國與海外在春節期間彼此擁抱新一輪客流,帶動文化交融、消費升級、經濟向上,免簽正向效應正在釋放。比如,中國從去年11月起,相繼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實現互免簽證,讓游客在這個春節首次感受到了“說走就走”的新便利,也因此,“新馬泰”在今年春節繼續成為熱度不減的中國游客出境游目的地。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持續擴容,中國公民出境越來越便捷,免簽政策帶熱的“節日活力”持續顯效。這種“雙向奔赴”的旅游態勢,正是中國春節旅游季的獨特之處,中國濃濃的世界情懷不斷搭建世界交流相融的“友誼橋梁”,系緊濃濃的情感紐帶。
“春節文化”打開“詩和遠方”,最是“中國年味”深入人心。錦繡中國年,世界共繁盛。春節,這一富含中華傳統文化色彩的盛大節日,如今已不再是中國獨享的盛宴,而是全球共賞的佳節。中國龍、紅燈籠、中國結……在海外的大街小巷、華人街區,濃厚的春節氛圍感拉滿,“中國紅”遍布全世界,既讓“走出去”的中國游客感受到濃濃的“家鄉味”,提升文化自信,也讓國外游客憧憬“中國年”,親赴中華大地感受古老而現代的中國氣象,開啟一場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之旅。從文化吸引到服務引流,再到創意“出圈”……春節期間,各地通過創新文旅場景,相繼接住一波波“潑天的富貴”。比如,大年初二,286名馬來西亞游客搭乘包機落地沈陽,游覽當地經典景點,去北市場“趕大集”、欣賞新年煙花秀、品嘗地道沈陽美食,濃濃的“年味”讓海外游客直呼“不虛此行”。這樣的“微場景”,在各地越來越多見,春節期間開啟一場中國年俗文化追尋之旅,正成為世界游客的新動向。
流動,意味著活力,拉動經濟向上。當今的“地球村”,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而深化世界經濟合作,歸根到底是人的相融。春節期間,中國市場消費持續走熱,年貨購銷兩旺,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涌現。我國“消費促進年”從一開年就紅紅火火,這背后正是獨具特色的春節“中國式人口大遷徙”帶來的活力和動力。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外人員密切交流對于推動經濟全球化至關重要。這也啟示世界各國,只有推動民間充分流動起來,讓人們如“走親戚”般流通起來,才會拓展更多的合作領域,推動文旅產業、消費市場等不斷興旺起來,打開更加旺盛的經濟場景,更好造福世界民生福祉。(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