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打造“最舒心”一流營商環境
2月18日,蘇州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以“新春第一會”的形式進一步打響“蘇州最舒心”服務品牌,建設人人向往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富之地。
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蘇州提出要深化市場化改革,降本增效添活力,全面落實各級各類減稅降費政策,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切實解決用地、融資、引才等方面問題,實現綜合成本更低;加強法治化保障,公正透明穩預期,盡力減少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干擾,強化數字賦能,大力推行“信用+智慧”分級分類監管,深入開展企業合規工作,積極助力企業發展;接軌國際化標準,便利互通拓空間,堅定不移擴大開放,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敞開大門吸引全球客商等。
會上,《蘇州市2024年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發布,包括擴大“一件事一次辦”事項范圍、構筑“1+10+N”助企服務網絡、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免證蘇州”改革、推行制造業企業“數據得地”、升級“蘇融通”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和人才“雙向奔赴”、推行現場執法檢查“綜合查一次”、實施出海企業“護航行動”、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等,并將結合廣大企業的反饋,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政策體系。
近年來,蘇州聚力打造“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營商環境持續在全國、全省保持領先。去年,《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3》聚焦企業全周期、產業全鏈條需求優化服務,推出126條為企服務舉措,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蘇州推出千億級基金群,“蘇融通”累計融資超1.4萬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3家;落實落細各級惠企政策,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500億元;實施百萬“姑蘇工匠”職業技能提升工程,新增高技能人才6.92萬人;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減免涉企輕微違法行為罰款9億元。(記者 陳雨薇)
揚州 狠抓民營經濟增強創新活力
2月18日,揚州召開“新春第一會”。今年是揚州的“實干爭先年”,大會主題確定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作為把脈地方政府發力點的“風向標”,這場大會不僅釋放出揚州新的一年狠抓民營經濟、增強創新活力的鮮明信號,也讓搶開局、拼經濟的著力點更加明晰。
截至2023年末,揚州民營經濟經營主體數量達68萬戶,占全市經營主體總量的97%;從經濟貢獻看,民營經濟創造了揚州五成的進出口、六成的稅收、七成的固定資產投資、八成以上的企業用工。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民營企業是推動揚州轉型發展的“主力”、是實現城市跨越提升的“主角”、是創造社會財富價值的“主體”,只有民企實干爭先,才會有全市指標推進的率先和目標落實的領先。
大會發布的諸多新規是對民企發展優惠政策的“再升級”。揚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揚州對標先進地區,提出“相關政銀(擔)合作產品支持民營企業的貸款比重在80%以上”等7個方面26項舉措,明確具體目標、占比要求,借鑒省內外有關城市關于建立統分結合政策體系、排污總量控制機制等政策措施。
諸多利好政策讓民營企業負責人信心倍增,作為揚州此次表彰的百強民企龍頭之一,位于高郵的新霖飛集團歷經16年的發展,在新能源領域形成垂直一體化、全覆蓋的產業布局。2023年,新霖飛集團實現開票銷售413億元,稅收8.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集團董事長、總裁何其新說:“這次會議是動員令,更是沖鋒號,讓企業倍感振奮,干勁倍增。”2024年,集團將全力沖刺開票銷售500億元,稅收過10億元,奮力爭當揚州晶硅光伏產業排頭兵。
“民營經濟好則揚州經濟好,民營企業強則揚州發展強。”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國強表示,要強化主體培育,大力實施領軍企業能級提升工程、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613”產業強鏈補鏈,努力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今天不主動‘沖浪’,明天就會被‘沖擊’,民營企業是市場競爭中選擇出來的,具有與生俱來的創新優勢。”王進健表示,要聚力向新,奮力求質,通過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營企業發展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揚州將盡最大努力、以最大誠意,持續優化提升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心無旁騖攻主業、踏踏實實辦實業、信心滿懷干事業!(記者 李源 張韋)
泰州 讓營商環境成色更足口碑更好
2月18日,泰州市召開“‘四敢’爭先、項目攻堅”動員會暨優化營商環境會議,引導全市上下激發“四敢”精氣神,大力掀起“起步就要沖刺、開局就要爭先”的濃厚氛圍。
近三年,泰州百億級項目打開新格局,竣工投產、開工在建、在談在批項目共12個;增長支撐作用得到增強,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累計竣工投產投運296個,累計新增開票銷售1968億元;接鏈成群效果愈發明顯,新開工項目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或“1+4”產業的比重超過3/4,長城汽車、青山不銹鋼、合全藥業等重特大項目越來越多。
“項目‘硬支撐’和營商‘軟環境’,是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泰州市市長萬聞華現場分享4個小故事。其中,有泰州醫藥高新區和化學新材料產業園創造性演繹的“盛虹故事”,2022年12月項目簽約,2023年9月產品出樣,刷新百億級項目建設“泰州速度”。泰興經濟開發區“新浦童話”去年以來主動延鏈增值、逆勢增資,總投資14億美元的高端新材料項目入選國家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
會上,2024年度泰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任務清單正式發布,將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健全政企溝通交流機制、建立營商環境問題閉環解決機制等10個方面59項內容的落實。今年剛剛施行的《泰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破解經營主體面臨的困境為出發點,從破除市場準入和市場退出障礙、減輕經營主體負擔、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提升公用企事業單位服務質量等方面,加強制度安排,著力優化市場環境。
現場,泰州各市(區)、園區紛紛亮出新一年項目攻堅任務表。萬聞華說,“四敢”爭先是經濟工作的集結號,項目攻堅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營商環境是經濟競爭的勝負手。要讓“四敢”成為干事創業的主基調,讓“項目攻堅突破”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讓“成色更足、口碑更好”的營商環境成為提升競爭力的主抓手。以“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胸襟格局,用“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共同繪就中國式現代化泰州新實踐的生動圖景。(記者 趙曉勇 陳竹)
南通 以高標準營商環境增創新優勢
2月18日,南通舉行全市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會,號召全市上下滿弓緊弦,積極投身新一年工作,強化過硬作風、營造一流環境,奮力奪取首季“開門紅”,為圓滿完成全年目標開好頭、起好步。
2023年起,南通市委以新年第一會形式,把“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與“營商環境提升年”結合起來,一并部署、一體推進。去年,南通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發現并整改突出問題153個,破除一批作風頑疾。出臺“萬事好通”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新66條”、推動經濟整體好轉“50條”、回升向好“26條”等系列政策,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120億元,兌現惠企資金43.4億元,上線運營“惠企通”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保持全省前列。
在硬作風、好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全市去年新增經營主體14.4萬戶,新增“四上單位”2589家,引進科創項目1428個,凈增高新技術企業736家,創歷史新高,新簽約并注冊超5億元內資項目389個,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97個。
面對當下“七虎競南通、十強逐江海”格局,不少板塊已先行一步,動起來、競起來。2月12日,如東舉辦首屆發展大會,錨定地區生產總值“下一個千億”新賽道——海洋經濟,開啟新年新征程。2月17日,啟東舉行機關作風建設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發出“以過硬作風全力打造優質營商環境,持續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動員令;如皋舉行作風建設大會,鼓勵廣大干群收心歸位、凝心聚力,確保今年“各項工作全面進位、綜合考核挺進第一方陣”;海安舉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新的一年繼續堅定推進“實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通市委書記吳新明說,機關作風建設和營商環境提升是永不竣工的工程,新一年南通將深入開展爭當“求真務實敢為善為好干部”活動,以高標準營商環境增創發展優勢,“競”出高質量發展新高度。(記者 賁騰)
徐州 做好“四篇文章”推進新型工業化
2月18日,徐州召開新型工業化暨產業強市推進大會,市委書記宋樂偉號召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部署要求,迅速掀起“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干”的熱潮。
作為全省唯一兼具國家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雙重身份的地區,徐州近年來重點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前瞻布局“5+X”未來產業體系,形成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數字經濟三個千億級產業,工程機械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安全應急入圍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徐州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22位,去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快于全國全省。
當前,徐州制定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強市的明確目標: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全國有地位、全球有影響的制造業強市,到2025年確保工業規模過萬億、制造業占比明顯提升;到2030年初步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建成產業強市。
此次新春第一會徐州明確“施工圖”:聚焦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和“5+X”未來產業體系,扎扎實實做好“四篇文章”,即優勢產業集群攀高走強,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煥新升級,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徐州將拿出更加有力、更為務實的舉措,不斷夯實企業、項目、創新和板塊支撐——深入實施培大育強工程、企業上市鵬程計劃,切實抓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確保今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0家以上,力爭到2025年總量達500家以上,形成結構更加合理的企業梯隊;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質效提升年”行動,全力推進年度實施的25個省重大項目、221個市重大產業項目,全面提升資金到位率、項目投產率、企業入庫率,打造項目建設全程無堵點的徐州服務品牌;實施“徐州科創圈”建設三年行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促進“四鏈”深度融合,扎實推進五大創新平臺建設、創新成果落地轉化、“彭城英才計劃20條”實施,促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記者 張濤 岳旭)
淮安 “龍騰虎躍”攻項目優環境
2月18日,淮安市重特大項目攻堅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擂響新春開局第一鼓——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號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動,昂揚“生龍活虎”的精神狀態,激發“龍騰虎躍”的拼勁沖勁,講好“硬道理”、筑牢“硬支撐”、拿出“硬招子”、依靠“硬隊伍”,在攻項目、優環境中,勇挑重擔、勇爭一流;在攀高比強、跨越趕超中再創佳績、再譜新篇。
去年淮安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規上工業投資突破1000億元,全市在建百億級產業項目11個,其中首期竣工8個,數量、體量、質量均創歷史之最。平均每周淮安新簽約投資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6個、新開工10個、新竣工8個,全年新簽約5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2個。
“有沒有真正做到‘做的要比說的好、服務要比需求早’?”“有沒有真正朝著‘四最’的方向去努力?”史志軍在會上提醒全市各級黨員干部要知不足、找差距、補短板,朝“最”的方向不斷努力和攀登,為企業發展厚植良好營商生態,推動“四最”營商環境迭代升級、落到實處,更好助力企業安心發展、成長壯大。
天合光能(淮安)項目是淮安引建的重特大項目,是用“淮安速度”燃起項目建設“加速度”的縮影。今年1月,天合光能五期項目簽約,將于近期開工建設,預估今年天合光能(淮安)項目產值將突破250億元。
拿出“硬招子”,全力打好實干實效、改革創新的主動仗。淮安出臺一攬子政策文件,要求全力以赴攻項目,突出重特大項目與科技型項目齊抓,在加快向招商選資轉變中支撐大產業、帶動大發展,拼出產業發展新局面。多措并舉培育百億企業、發展專精特新企業、扶持上市企業,激發經營主體新活力。持之以恒優服務,重點把握“辦事便不便利”“投資實不實惠”“企業家受不受尊重”三個方面,真正把服務做到企業家心坎上,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
(記者 陳海霞)
鹽城 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2月18日,鹽城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吹響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沖鋒號”,展現大抓工業、大抓產業、大抓項目的鮮明導向,以及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堅強決心。
“新型工業化,‘新’在創新驅動、‘新’在數智賦能、‘新’在融合發展、‘新’在綠色低碳,準確把握新內涵,才能確保新型工業化沿著正確方向推進。”鹽城市委書記周斌表示,推進新型工業化,是鹽城使命所系、優勢所定、未來所在。
擁有地處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區域面積大的空間優勢、集疏運體系完備的綜合物流優勢、“風光火氣氫”一體發展的綜合能源優勢、綠色生態宜居的環境優勢、鄉賢資源豐富的人脈優勢,以及正全力打造的一流營商環境優勢,鹽城非常“6+1”的比較優勢,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最寶貴的財富。全市14家省級以上開發園區,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重要載體和最佳場景。
從發展機遇看,推進新型工業化也是鹽城未來所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沿海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交匯、釋放利好,省委省政府支持鹽城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鹽城已經進入新一輪發展機遇期,站上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風口”。
全面開啟新型工業化新征程,離不開聚力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接下來,鹽城將突出重點關鍵,加快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良性互動。以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積極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傳統產業“向高攀登”、新興產業“向新發力”、未來產業“向前而行”的發展態勢。同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激活創新主體、提升創新平臺、匯聚創新人才,激發強勁工業動能。堅持以培優育強為路徑,打造強大企業梯隊。2023年,鹽城新增“四上”企業2890家、全省第二。新型工業化背景下,需要更多企業發展質效的提升,新的一年,鹽城將抓好股改上市、專精特新、高企培育“企業發展三件事”,推動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專精特新企業獨占一地的企業雁陣形態。(記者 卞小燕)
連云港 擦亮“連心城、貼心港”品牌
2月18日,連云港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暨作風建設推進會。連云港市委書記馬士光表示,今年是連云港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的“鞏固增效年”,全市上下要更加牢固樹立“作風就是戰斗力、環境就是生產力”的理念,推動營商環境再優化、作風建設再提升,以新氣象新作為奪取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新勝利。
以環境之“優”、作風之“實”,促經濟之“穩”、發展之“進”。去年以來,連云港一體推進“五個環境”建設,“信用+綜合查一次”政府監管模式入選全國典型案例,“不對應審批”改革走在全國前列,不動產登記營商考核在全省實現較大進位,全市營商環境整體水平有了新提升。今年,連云港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年”專項行動,聚焦經營主體需求和人民群眾關切,提升政策效能,鞏固“綜合查一次”監管成效,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依法整治涉企突出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實施一批具有突破性、引領性、彰顯連云港特點的創新項目,解決一批制約經營主體發展的難題,升級一批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便利舉措,提升“連心城、貼心港”營商環境品牌影響力。
連云港把優化營商環境、錘煉過硬作風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從企業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抓起,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動真碰硬解決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層次問題。”連云港市市長邢正軍表示,要“放”得更具活力,推動審批流程應減盡減、辦事方式能簡則簡,確保各類項目一次報批成功、群眾企業最多跑一趟;“管”得更加公平,實行柔性監管等包容性監管方式,在把握好“尺度”的前提下體現“溫度”,優化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幫助符合條件的失信企業放手發展;“服”得更有效率,全面推行“不對應審批”,讓政策紅利公平高效惠及所有經營主體。(記者 吉鳳竹)
宿遷 發展為要爭先進位實干當先
2月18日,宿遷市高質量發展暨改革創新推進大會召開,擂響新春開局第一鼓。會上發布“新春第一榜”,對全市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的“優等生”、獲全市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進現代化建設貢獻獎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予以獎勵表彰。
宿遷市委書記陳忠偉表示,節后第一天召開大會,就是要樹立“發展為要”的鮮明導向,引領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經濟社會穩健發展;就是要掀起“爭先進位”的火熱浪潮,以奮進目標振奮干一流、爭一流的精神狀態,激發全市上下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熱情;就是要營造“實干當先”的濃厚氛圍,形成搶先抓早、大干快干的勢頭,譜寫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
2023年,宿遷圍繞“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這一總目標,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做好穩增長、強支撐、揚優勢、增動力、固底板等各方面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成效,綜合實力在全國實現新進位,15項列統指標增速超過全省平均、8項位居前三。
“全國奮力爭先進位、省內作出更大貢獻、省考全力勇爭一流、板塊全面比學趕超、部門力奪‘單項冠軍’、打造更多試點和功能平臺。”圍繞如何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推動“四化”同步集成改革走深走實,宿遷市委給出新一年“任務書”。
“新春第一會”錨定新目標,宿城區、宿遷經開區、沭陽縣等代表依次上臺發言,圍繞全力爭取高質量發展更好更優成績曬計劃、出實招,立下“軍令狀”。(記者 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