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我在崗,與大國重器并肩作戰“不打烊”。被譽為黃海之濱的贛榆,傳統佳節與工程建設“攜手并進”,全力打響奮進“發令槍”,海上作業也“熱辣滾燙”!
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俗稱“造島神器”,它能疏浚航道、吹填造陸、建造碼頭,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大國重器”。春節期間,在江蘇連云港贛榆港區,由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天驥”和“天禹”兩艘絞吸式挖泥船正在24小時不停歇地奮戰在江蘇華電贛榆LNG接收站項目碼頭工程建設現場,工程建設者們放棄了春節期間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毅然堅守在工程建設的第一線。據悉,整個工程疏浚任務的總方量是400萬立方米左右,平均每天要完成4萬立方米左右。
在“天驥”船和“天禹”船上,操作人員始終在疏浚控制臺前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控制臺上實時數據的變化,并操縱控制手柄讓船舶在橫移錨系統的作用下繞著鋼樁作扇形擺動,并不時前移。據船舶負責人介紹,整個疏浚過程是通過水下重達12噸的絞刀進行旋轉挖掘,并通過泥泵和管路輸送,如“繡花”般分毫不差的將挖掘出來的泥沙“吹”到指定的陸域形成區域,在完成了疏浚任務的同時又完成了“造陸”任務。另外,船舶具備了世界一流的變頻控制系統,世界一流的高效泥泵系統,設備性能及施工效果均可與亞洲最大的絞吸挖泥船“天鯤號”比肩。
施工以來,“天驥”船和“天禹”船成功“吹”出一片20多萬平米的“新陸地”,在團隊的努力下,船舶電力系統、推進系統、鋼樁臺車系統、智能集成控制系統等都經受住了實戰檢驗,“大國重器”也能干出“海底繡花”般的細活。
該工程施工單位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表示:陸域形成區疏浚工程已完成約80%,春節期間“天驥”船和“天禹”船將繼續施工,船上加項目部人員約60人將堅守崗位,為后期地基處理及交地奠定堅實基礎。
該工程建設單位江蘇華電贛榆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參建各方將進一步踐行初心使命,與工期賽跑,用匠心“質”造,努力完成由“滄海”變“桑田”的偉大奇跡,奮力書寫海上絲路起點綠色發展的嶄新篇章!
據悉,江蘇華電贛榆LNG接收站項目碼頭工程是江蘇省近5年來首個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新增圍填海項目,也是江蘇省抓好重大項目用海政策落地實施,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保障作用的標志性成果。該項目是積極響應國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要求,是重點推進的國家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也是延伸天然氣發電產業鏈、提升發電用氣保障能力、實現氣電一體化運營的重要支撐項目。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1座21.7萬立方米LNG卸船碼頭、3座22萬立方米LNG儲罐及配套設施,配套建設25公里外輸管道,在青寧輸氣管道柘汪分輸清管站接入國家干線管網,納入“全國一張網”運營調度,整體工程預計2027年建成投產。(曹瑩、劉新凱、郭業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