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
2月29日,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南京市稅務局獲悉,南京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不斷加快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實速度,以政策紅利助力企業創新升級,為企業技術研發“賦智”,為科研成果轉化“賦值”,為擴產增效“賦能”,不斷為培育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添動力、增活力。
南京城。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徐琦 攝
賦智——推動智能工廠落地達產
南京稅務部門通過精準的服務,把稅費優惠落實落地,為企業創新、智能化升級減輕了資金壓力,讓企業加大研發創新的“底子”更厚、底氣更足。
埃斯頓自動化成立于1993年,三十多年來專注于自動化完整生態鏈布局,目前已培育出工業自動化系列產品、工業機器人系列產品和工業數字化系列產品三大核心業務,成為享譽全球的國產機器人行業“龍頭”。
“智改數轉”是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據悉,過去的埃斯頓在機器人產品及核心部件生產上存在著智能化程度不高、生產效率較低的問題,2021年,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全面進軍工業智能化和數字化制造領域,進行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隨著新的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的落地,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對關鍵工藝裝備和生產線進行了智能化升級,目前新工廠可實現工業機器人年產15000臺套,獲評“國家智能示范工廠”,機器人總裝車間獲得“智能車間”榮譽。
“智能工廠的落地達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2023年我公司享受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三千多萬元,稅費政策紅利的釋放增強了我們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的動力,增強了我們持續發展的信心!”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何靈軍說。
為助力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江寧開發區稅務局對制造業企業稅收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主動甄別符合稅費優惠政策適用條件的企業,確保納稅人應享盡享稅惠紅利,引導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賦值——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何更好地將科技企業的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場值、附加值?
作為擁有自主工業實時操作系統完整知識產權的高科技企業,南京翼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產品SylixOS歷經17年研發,內核自主化率達到100%,應用于C919大飛機、高鐵、衛星等重大項目。如何有效提升企業的創新創造能力?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是“關鍵一招”。
“2023年,我們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持續推進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共建產教融合專業2個,聯合培養符合自主操作系統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超過200人。”據該公司財務部周經理介紹,企業2023年度簽訂了產學研融合合作協議10余份,涉及科研項目金額數百萬元。
推動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精準釋放的稅費政策紅利成為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沃土。“2023年我們享受了軟件產品即征即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共計200多萬元,實打實的稅費政策紅利讓我們在進一步推動產學研合作中更有信心和底氣。在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的激勵下,2024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為錘煉國之重器貢獻力量!”周經理感慨地說。
賦能——助力企業擴產增效蓬勃生長
南京華天5G手機高密度射頻PMiDSiP先進封裝是由華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投資建設。該項目預計新建5條高密度射頻集成電路封測生產線,年產值可達5.5億元。據悉,華天科技2023年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387萬元,這為企業重大項目的投產注入了新動能,除了稅費優惠,稅務部門的全方位、全周期服務也助推著重大項目高質量發展。
項目建立之初,浦口區稅務部門就設置了稅費服務專員與企業財務建立常態化業務指導聯系,定期為重大項目的涉稅信息“健康篩查”,定期出具《重大項目稅收體檢報告》,為項目的“健康”落地達產保駕護航。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專精特新企業中的佼佼者。2023年剛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南京維拓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工業軟件創新研發的前沿企業。該公司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開發出了多個垂直行業的“小輕快準”產品平臺,數百家企業成功上線運用。
企業財務負責人楊先生介紹,稅費政策優惠讓他們有更充足的資金投入研發,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助力更多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稅務部門保障了我們充分享受稅費紅利,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與工業軟件的深度融合,賦能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一高一多一大”的特點,雨花臺區稅務部門建立了專精特新服務團隊,健全企業“成長檔案”,對企業“精準畫像”,按照企業規模、行業分類等維度對企業進行日常維護和動態管理,實現“一企一檔案”“一企一錦囊”,護航專精特新企業蓬勃生長。
通訊員 寧穗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