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留學生齊聚梅花山賞梅。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供圖
南報網訊(記者 李子俊) 剛剛過去的這個雙休日,作為2024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主會場的梅花山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旅游團,來自意大利、老撾、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近十個國家的十余名留學生,齊聚梅花山賞梅探春、體驗非遺拓印,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在南京十朝歷史文化陳列館,來自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的留學生們穿上華美的漢服,手拿團扇,一路“巡游”到梅花山。在明孝陵景區講解員帶領下,留學生們穿梭在五彩繽紛的梅林間,看大紅、粉紅、綠色和白色等梅花交相輝映的美麗畫卷,傾聽關于梅花的詩詞、典故和傳說。
“在來南京之前,我就知道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墓。梅花山位于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意大利籍交換生倪思悅告訴記者,明孝陵和梅花山的盛名,她早有耳聞,此次來梅花山之前,還特意查找資料,做足了功課。
“在中國,梅花象征著長壽、美麗、純潔。由于梅花在冬天開花,它也代表著力量、耐力和勝利。我來自烏茲別克斯坦,每年5月,我的國家也會過‘鮮花節’,這是對美麗和優雅的慶祝,會集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客人。”南京師范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烏茲別克斯坦籍留學生古明娜告訴小伙伴們。
隨后,留學生們又來到剛剛開放的鐘山文學館,這是世界“文學之都”的又一處新地標。在古色古香的院落里,志愿者手把手教留學生們拓印龍紋,體驗南京特色非遺技藝。金石傳拓技藝非遺傳承人持一介紹:“此次拓印內容以明孝陵景區康熙御筆‘治隆唐宋’碑刻上的龍紋為主體,結合明孝陵博物館館藏明代玉如意造型,與中國傳統云紋樣串聯,讓留學生們了解中國古代設計美學,充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位于南京明孝陵景區內的梅花山植梅約3.5萬株,品種達360多個。在我國眾多的賞梅勝地中,無論是植梅的歷史、規模、數量、品種,還是其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積淀,南京梅花山都堪稱魁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近年來,梅花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逐漸成為中國梅文化中心,也是南京美麗自然風光與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景區將深度對標‘建設世界級旅游景區’,推動生態、文化和旅游協同發展、提質升級。”中山陵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汪東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