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億元!這是2007年以來無錫治太的總投入,累計實施治太重點工程7278個。今年,無錫用于太湖治理的年度投資將達113.6億元,也是無錫連續三年實現治太投入超百億元。
“要以治太項目為龍頭,更大力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日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安排的204個工程項目直面難點“對癥下藥”,更加注重提高與“治太”目標的匹配度,讓每一分錢都花出成效來。
依托“熱力圖”作戰,項目安排更精準
今年計劃實施的204個治太工程,涉及供水安全、工業治理、河道整治、生活治理、生態清淤等十大類。翻看項目清單,年度投資億元以上重點工程多達33個,每一個都是治太需啃下的“硬骨頭”。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28個治太項目是“按圖索驥”精準安排的。前期,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利用太湖流域已有的國省考斷面、水質自動站、農村污水設施、入河(湖)排污口等各類監測數據,結合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制作出污染物“熱力圖”。工作人員根據圖像顯示情況,深入現場排查“診斷”病因。
洛社鎮、陽山鎮的排污口綜合整治工程就是在“熱力圖”的指引下拉開帷幕的。“從衛片上看到,惠山區直湖港片區河道‘一抹紅’,說明污染較為集聚。”無錫市生態環境局太湖處處長羅清吉說,工作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利用無人機等對網格內污染源逐一排查,發現該片區排污口存在雨污分流不徹底、晴天溢流等問題,最終確定了6大類10小類排污口綜合治理。
“此外,我們還根據湖體水質和歷年應急防控情況、省歷次通報問題和日常檢查發現問題、污水收集處理率核算情況等安排治太項目,切實提高治理的針對性。”羅清吉介紹,今年治太的目標是:太湖湖體總磷平均濃度力爭達到0.05mg/L,湖心區水質保持Ⅲ類,西部湖區水質持續改善。
1/3資金投向河道,力爭更多Ⅱ類水
治湖先治河。據了解,江蘇15條主要入湖河道有13條在無錫,這13條入湖及上溯河流總磷控制目標兩年內要收嚴至0.1mg/L,在去年4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Ⅱ類基礎上,無錫今年還要力爭繼續新增Ⅱ類水。梳理今年的治太項目,不難發現,治太資金的1/3投向了入湖河道治理。
錢要花,但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圍繞河道治理,該市排定了年度126條新一輪河道整治清單,建設覆蓋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浜的680條美麗幸福河湖,對36條重點河道開展疏浚,實施蠡湖周邊32條入湖河道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緊盯烏溪港、洪巷港、官瀆港、社瀆港、直湖港等5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提升系統排定治理項目。
“一河一策”開展入湖河道小流域系統治理,是今年治太的一大特色。來到位于宜興的殷村港,這里西接滆湖,途經和橋、萬石、周鐵三鎮后東入太湖,全長20.3公里,是宜興9條主要入湖河流之一。“殷村港去年水質為Ⅲ類,總磷、總氮濃度分別為0.121mg/L、2.21mg/L,今后要爭取達到Ⅱ類。”當地河長介紹,河道兩側共有29條一級支浜、12條二級支浜,兩側一公里范圍內基本農田約1.57萬畝,養殖池塘約2萬畝。為進一步提升水質,宜興編制了殷村港“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重點從工業源、農業面源、排口、支浜治理及生態修復、主河道整治六個方面排定33項工程,投資超過11億元。
聚焦短板“開良方”,能力建設再提升
清內源、減外源、擴生態,這是多年治太摸索出來的一條有效路徑。不過,業內人士坦言,深化太湖治理還面臨不少難點,需要以能力建設為基礎,推進短板專項治理。
治太“補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為當務之急。調研發現,無錫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存在城鄉差異,城市里運行管理狀況較好,但鄉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相對偏低,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能力存在缺口,特別是被撤并的原鄉鎮(街道)污水收集處理率有待提高,農村生活污水“重建設、輕運維”的現象仍有發生。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也是剛剛起步。業內人士指出,無錫市流域化肥、農藥施用量仍然總體偏高,汛期農田退水集中下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周邊河道水質。水產養殖業面廣量大,池塘養殖污染尤其是冬季換塘時,養殖尾水集中排放造成的污染沖擊比較嚴重。
深挖病灶,開方下藥。今年的治太工程更加聚焦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4.5萬噸/日,新改建污水管網31公里,對9家進水濃度不達標的城市和鄉鎮污水廠實施“一廠一策”治理,推動10余個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完成300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湖西地區9條主要入湖河流兩側500米范圍內農田秸稈全量離田,實施新孟河下游、太滆南運河、蓮花蕩等區域高標準農田生態化改造,推進宜興新型漁業生態化養殖示范工程、1.2萬畝水產養殖業綜合治理工程和瀆邊公路東側1000畝蔬菜基地水環境整治工程,切實降低污染物入湖總量。
久久為功,方得始終。無錫市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表示,只有牢固樹立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思想,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加快實施年度治太項目,才能推動太湖水質早日實現根本性好轉,讓“太湖明珠”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