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地評線】紫金e評:因地制宜,向“新”而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習又一次聚焦,再到這次全國兩會上共商國是時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就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各地開拓新質生產力新空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盲目跟風”,而要“練好內功”。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各不相同,不能套用單一模式和固定模板。因地制宜,需要合適“土壤”,如果不顧本地實際,簡單“移植”,有可能導致“水土不服”;因地制宜,也需要認清形勢,如果盲目“上馬”,“打腫臉充胖子”,有可能導致資源浪費和新的產能過剩產能。要立足本地實際,在“知己”的基礎上,科學謀劃、精準發力。江蘇有堅實的制造業基礎、豐富的科教資源,廣大干部群眾要牢記囑托,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使江蘇成為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把總書記為江蘇擘畫的宏偉藍圖早日變成美好現實。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喜新厭舊”,而要“先立后破”。傳統產業是很多地方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座,向“新”而行,不能搞“未立先破”,不能“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就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傳統產業與新質生產力不是對立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關系。對傳統產業而言,通過新生產要素的賦能和原有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可以實現深度轉型升級;對新質生產力而言,只有夯實傳統產業之“基”,才能跑出創新“加速度”,決勝高質量發展“新賽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對傳統產業“一棄了之”,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讓“老樹發新芽”。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好高騖遠”,而要“腳踏實地”。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接續發力,久久為功。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牢牢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構筑新的競爭優勢,贏得發展的主動權。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凝聚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大合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推動力、支撐力。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