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無錫:引資源、建平臺、拓新路,科技“上升力”賦能新質生產力

 國內首款先進部分預混合壓燃氨發動機、首款3噸智能混動裝載挖掘機在無錫發布,國內首條高端光子芯片中試線即將在無錫建成投用……近期,無錫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重磅成果頻現。

  一項項創新成果埋下了新質生產力的種子,要如何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打通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鏈條?引資源、建平臺、設機制,無錫踏實前行、扎實作答。從吸引大院大所落地擴大科技成果供給,到建設中試平臺促進技術熟化,再到組織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項目機制解決行業共性難題,一條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先進生產力的“上升路徑”愈發清晰。從科技創新的“新”到新質生產力的“新”,這座城市正在加速形成合力,銳意“上新”!

  緊密牽手高校院所

  讓無錫成為更多“1-10”的第一站

  “落地無錫半年多來,我們邊建設邊研發,目前已經完成了首批8個孵化項目的評估,還在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領域引進了幾家創新企業,接下來將推動更多契合惠山區產業規劃的科創成果在這里轉化。”近日,說起院所科技創新與地方產業的良性互動,天津大學無錫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打開了話匣子。

  數據顯示,近年來,江蘇省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為16.1%、科研院所為27.7%、企業為34.3%,科技成果“落地開花”并非一件易事。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價值科研成果難以被發現、被應用;另一方面,一些亟需技術支撐的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科技成果。

  科技創新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牛鼻子”。在業界看來,原始創新是“從0到1”,科技成果轉化是“從1到10”,科技成果產業化則是“從10到100”。“推進‘從1到10’的突破和轉化應用,這是科研機構的主要責任。”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集成電路創新服務平臺主任周德金認為,科研機構不能為創新而創新,而要確保創新成果可以向產業化方向轉化。

  無錫的工業基礎和產業優勢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了最佳“試驗場”,與此同時,無錫對大院大所敞開的熱情懷抱也吸引著國內高質量創新資源紛紛來此落地。北京大學無錫EDA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無錫創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無錫碳中和動力技術研究院……近年來,一大批“頂流”高校牽手無錫合作建設科研機構,為“最強大腦”在錫筑家,打造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新范式。院地攜手導入創新資源,讓無錫成為不少科研院所創新成果“1-10”轉化的“第一站”。

  “以前在高校,通常是什么領域最熱門就做什么,什么方向容易發文章就研究什么,現在我們所有研究都貼近市場產業化需求,形成了更有活力的機制。”湖南大學無錫智能控制研究院副院長徐彪告訴記者,由研究院參與研制開發的大噸位混動礦卡無人駕駛技術,最近成功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核心裝備——全球首款240噸位智能混動重載車輛上搭載運行,為未來規模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試催動技術熟化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加速走向“100”

  跨過“從1到10”的突破階段,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仍面臨著“從10到100”的產業化考驗,能否成功應用于具體的產業和產業鏈,決定著一項技術成果能否走完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在這一方面,無錫展示出強勁的行動力:從科研機構到領軍企業,一個個中試車間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加快推動創新技術熟化。

  今年6月,國內首條光子芯片中試線將在無錫光子芯谷創新中心正式啟用,為光子芯片產業和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提供關鍵性支撐。上海交通大學無錫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長金賢敏表示,依托中試線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研究院將致力打通研發、生產全產業鏈,助力無錫搶占光子芯片和量子科技產業的制高點,打造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端,發力建設中試平臺的案例同樣不少。中電海康無錫科技有限公司正參與建設長三角“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降低物聯網芯片企業中試環節的“門檻”,幫助行業內產品早日走向產業化大規模量產。該市還設置了產業投資基金,吸引企業在錫落地中試產線。去年引進的盤古鈉祥新能源正在專項基金支持下開發鈉電池中試線,聚焦鋁殼鈉離子電池的開發應用。

  除了開發中試平臺,無錫還著眼創新成果產業化鏈條上的其他難點、堵點,建設了多個技術成果轉移對接平臺。近年來,上海技術交易所(無錫)創新服務中心和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無錫分中心先后落地。前者全方位導入上海技術交易所在海內外的優質科創資源,并結合無錫產業發展方向,推薦技術成熟度高、市場前景好的技術成果在錫產業化落地。后者則與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共建轉化生態系統、共享先進技術成果、共用地方政策資源,實現成果供需的高效對接和先進技術的有效轉化。

  促進多鏈深度融合

  瞄準新質生產力走出高效“路徑”

  “我們要把技術轉移當作一個核心產業來打造,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通過技術轉移與轉化,促進創新鏈、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創造出更多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就業崗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無錫碳中和動力技術研究院院長黃震認為,在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動力的當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效率,提升轉化的質量。

  隨著無錫市產業創新研究院成立,一套促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新機制得到了有力的抓手。“市產研院將深耕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打通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鏈條。”無錫市產研院院長胡義東說。成立一年來,無錫市產研院已實施先導預研項目18項,鎖定成果優先在錫轉化,增強前瞻性、引領性和變革性技術儲備,提高成果轉化效率,為產業化創新項目引入源頭供給。聚焦該市重點產業內的企業需求,無錫市產研院還組織了一系列技術攻關及產業化項目。去年,在了解到無錫高端紡織行業存在細紗接頭技術瓶頸后,無錫市產研院組織實施了環錠紡細紗接頭機器人智能系統項目,將智能化創新技術成果運用到產業項目中,大幅提高了產線上的生產效率。

  一年來,無錫市產研院聘請了10名項目經理,階段性組織實施產業化項目或平臺項目,其中不乏院士級別的行業領軍人才。從高端人才在錫集聚的步伐中,也可觀察到技術成果加速落地轉化的蹤跡。近日,三名重量級專家加盟無錫市南京大學錫山應用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所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郭子建,環境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任洪強和我國大型污水處理設施設計開拓者杭世珺總工程師送上聘書。“在成果轉化的全鏈條中,需要有能夠發揮橋梁作用的關鍵人物。”郭子建院士認為,具有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科學家,可使基礎研究到產業落地的過程少走彎路。隨著更多領軍人才在錫集聚,創新成果轉化成新質生產力將走出一條更高效的路徑。(朱冬婭)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