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措并舉穩就業促增收。春季正是企業補充“新鮮血液”的好時機,也是大學生、農民工等群體的擇業關鍵期。與拼經濟需要同向發力的,還有事關幸福“質感”的就業服務。當前就業“溫度”,呈現出與經濟向“暖”同頻共振的好勢頭。比如,有招聘平臺數據表明,小微企業招聘增速保持領先,服務業保持招聘熱度,互聯網進入春招快車道。伴隨著企業用工進入高峰期,“大而全”“專而精”“小而美”各類招聘會高頻推出,就業市場一派忙碌。人才與企業雙向奔赴,這樣的好氛圍,需要持續拓展延續下去,為千家萬戶打開最現實的“希望之門”。
穩就業促就業始終是經濟工作的“重頭戲”。促就業,全社會需要積極行動起來。在湖北省鄖西縣,2024年“春風行動”暨鄂州—鄖西勞務協作現場招聘會擠滿了求職者,崗位供給與就業需求碰撞出“意向火花”,為更多農民工打開就業新通道;自去年以來,江蘇省已組織全省高校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共計1300余場,征集發布崗位需求115萬余個,為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拓展就業市場資源,推動供需精準對接……各地用心用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就業等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正化為可感可及的“幸福指數”。
各地為就業所做的努力,有力提升著經濟發展的成色和質量,但也應看到,促就業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中國經濟恢復態勢持續,但面對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現實,仍要把保障就業放在宏觀政策優先位置來抓。總體而言,“十四五”時期就業壓力依然較大。目光放在當下,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再創歷史新高,如何更好地搭建起從校園到崗位的“直通車”,還有不少難題需要破解。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返回城市,工作有沒有著落,將直接關系著一年的收入,背后則是一個個現實的家庭。穩好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人群就業,考驗著各地方服務民生的能力,應把就業優先戰略落到“細節處”,加強與企業聯動,努力開源拓崗,努力推動就業事業高質量發展。
政策“工具箱”里裝滿實招,才能讓就業“活水”充分奔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穩就業,離不開貼心的政策來護航。企業是用工的“大戶”,企業向好,就業才能更好。放眼當前的市場,新質生產力熱潮涌動,新業態拓展就業新前景,各地也需要因地制宜,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的擴崗政策支持,建立崗位收集、技能培訓、送工上崗聯動機制,持續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就業服務,最忌“大水漫灌”,而是要把工作落到細節處,比如可結合當前“用工旺季”特征,組織力量做好“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走進行業、走進企業,挖掘更全面、細致、準確的就業資訊,用好各類在線平臺資源,讓“信息多跑路、求職者少跑腿”,為就業精準幫扶等方面提供便利。
就業,歸根到底是一場“你選我,我選你”的雙向選擇,促就業縱使千招萬招,關鍵還要看求職者的綜合能力。經濟向“新”而進,企業逐浪競爭激烈的市場,那些身懷絕技、擁有特長的人依然“吃香”。為穩固就業向好態勢,今年就業工作不僅要從挖掘崗位發力,擴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就業空間,還將繼續深入推進“技能中國行動”,將聚焦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重點領域需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錘煉一“技”,乃打開就業大門的“金鑰匙”。精度0.003毫米的航空零件,憑一把銼刀銼削出來;7毫米細的鋼絲吊起5輛小轎車,靠的是工匠團隊刻苦攻關……這些都啟示著求職者通過勤勞創新致富、創造價值的意義。穩好就業“基本盤”,只有政府、企業、人才等各層面多向奔赴,才能“大珠小珠落玉盤”,讓“就業飯碗”端得更牢更穩。 (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