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面向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布局中,“465”現代產業集群堪稱“四梁八柱”。通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系統集成、精準施策,不斷增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動力與活力,產業集群建設再吹“沖鋒號”。
2月底,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試運行,未來這里將是梁溪乃至全市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實現企業孵化、鏈接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3月中旬,獨角獸企業燧原科技宣布聯手無錫高新區共建國產高端智算中心、中科興業(無錫)高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在錫山區東港鎮開工、基于下一代分子診斷技術的合成生物學應用平臺簽約落戶惠山。
“正如人工智能帶動算力演進,明晰的產業定位讓生產力革新有了方向。”無錫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人士指出,以“465”產業集群為抓手,可“遞推”出一個新質生產空間。
聚焦“465”,解鎖逐“新”提“質”發展密碼
以集群的模式構建一個“共生共榮”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透露出產業發展的“系統”思維,通過分梯度的布局,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最符合無錫未來發展方向、最能支撐經濟走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上來。
從“465”的內涵入手,未來無錫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愈發清晰: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4個產業,規模優勢較為突出、產業鏈條較為完整、產業生態較為完備,要建成“高而強”的地標產業;高端裝備、高端紡織服裝、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車)等6個產業,產業基礎較好,在國內有一定競爭優勢,是“大而強”的優勢產業;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深海裝備等5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增長后勁足、資源集聚度高且在本地具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定位為“新而強”的未來產業。
以“465”產業集群為圓心,一篇優化各類創新、資金、政策等要素的系統文章不斷在完善、嘗試和探索。
推進機制上,有“專班”:去年,各集群成立專班,牽頭完善集成發展頂層設計、產業鏈圖譜梳理、深化產業合作交流等事宜。據無錫市集群辦介紹,目前全市已出臺19個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還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
有新興領域的立法:去年,《無錫市車聯網發展促進條例》正式出臺,推進車聯網技術和產品的全域應用,同時就大眾關心的車聯網發展安全作出系統規范。這是全國首部推動車聯網發展的地方性法規。
也有積極響應的部門快速反應:去年10月,無錫金融支持“465”產業集群的三年計劃出臺,提出“研究開發與重點產業集群不同發展階段特點、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建全集群金融產品體系”等條款。
歷經一年檢驗,已有不少成績值得細數。去年全市共計4423家次規上企業進入“465”現代產業集群庫,實現規上營收1.99萬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高于全市規上工業6個百分點;集成電路入圍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名單,全省僅5家、集成電路領域唯一;錫山區電動車及零部件集群入圍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累計達2家、位列全省第一。
“長板”發力,以“新”為矢打開新空間
線上訂車呼之即來,線路智能出行高效,在無錫,一批自動駕駛小巴為居民貢獻了出行里程。作為無錫四大地標產業之一的物聯網正在加速走進生活、促進生產,催生出更多數字化新場景、新應用。如今,無錫憑借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先發優勢,推動物聯網與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打造出智能傳感器、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一感兩網”特色產業鏈。
擁有“穩定核心”加持的集群式發展帶來規模裂變,諸如物聯網等一批產業集群影響力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擴大:去年,6個產業集群規上營收突破2000億元;物聯網、生物醫藥、高端紡織3個集群先后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從“長板”發力,強者愈強的發展態勢愈加鮮明。
其實梳理產業集群中的“4”可以發現,物聯網、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的產業規模均超千億元、產業鏈完整且都擁有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三者之間更有著內在的邏輯相關性。推進三大產業間的融合發展、產用協同,無錫寄希望于2025年打造出一個更高能級的萬億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
去年2月,解放動力超級工廠投產,國內卡車發動機領先一代產品奧威16L下線;8月,一汽解放動力總成事業部在錫發布了全球首款解放智慧動力域產品和評價標準;9月一汽解放(無錫)研發基地奠基儀式在動力總成事業部塘南基地舉行、一汽解放遠景動力智能電池制造基地項目簽約。交疊新能源風口,重塑生產力的步伐在加快。今年初,一汽解放獲頒無錫市“465”現代產業集群優秀企業。
產業基礎是創新發展的關鍵資源,化“存量”為“增量”亦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無錫市工信局人士介紹,即將亮相的傳統產業煥新升級《實施意見》,基于一個堅定的觀點:傳統制造業是孵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沃土,傳統材料經過“特殊加工”賦予新性能就成了新材料,傳統燃油汽車產業通過動力總成改造就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無錫強大的生產制造基礎完全能成為新質生產力生發的“基質”。
搶灘“未來”,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后天的產業
快馬加鞭布局新質生產力項目,空天產業成為梁溪區最新的一張名片:天兵科技將“天龍二號液體火箭及動力系統總部基地”項目落戶梁溪、紫微科技的總部搬遷至梁溪、微納星空計劃將其光學載荷生產基地落地梁溪科技城……
產業發展既需要有立足當下的決斷力,亦要有放眼未來的前瞻性。進入2024年,無錫各板塊布局產業新賽道的動作明顯加快。
1月,合成生物產業園在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揭牌落地。拿捏住未來產業的新“核爆點”,高新區已引入蔚藍生物、華熙生物、瑞霆生物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新揭牌的合成生物產業園聚焦合成生物技術在生物醫藥、食品以及材料等領域的開發應用,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合成生物產業集群。
無錫經開區新年開局的第一筆,也落在未來產業上。1月初,當地召開未來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商業航天、合成生物、類人機器人、人工智能的“天生機智”新賽道。
布局未來產業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而培育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因勢畫形是發展共識。不難發現,經開區的“天生機智”,和板塊第三代半導體、物聯網以及算力中心等先期產業布局高度契合;而梁溪的東方空間航天動力總部項目落戶,也緣于無錫在機加工、超高溫合金材料行業的眾多企業提供了很好的配套,未來用于引力-2號“原力-85”發動機的配件80%將實現本地采購。
不光如此,面對一個可能性多發的產業發展局面,也要更加關注未來產業全新領域的需求。合成生物園揭牌的當天,無錫高新區和國開行同時簽約戰略合作,還引入新加坡ESCO集團共建合成生物學產業基金。事實上,對于成熟度較低但蘊含無限潛能的未來產業而言,板塊不約而同地都在布局的同時關注到資金供給的保障。
數據顯示,去年人工智能產業、第三代半導體、氫能和儲能的規上營收呈現同比增長態勢,量子科技增速超過50%。用明天的科技鍛造后天的產業,無錫在鎖定5個重點新賽道外,持續擴展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合成生物等新領域,構建“5+X”未來發展新體系。從“5”向“5+X”邁進,無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錢英潔、韓依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