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宿遷泗陽:“共享菜園”“庭院經濟”為鄉村振興添彩

“稍微點點種種,共享菜園的瓜果菜吃不完,鄉村綜合治理就是好啊。”早春三月,泗陽縣新袁鎮燈籠湖社區的居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共享菜園”,栽種蘿卜、白菜、西紅柿、辣椒和芹菜等蔬菜。

村民口中的“共享菜園”,前身是居民小區邊的一處閑置荒地,天長日久,這里就成了建筑垃圾堆放場。“以前這里是一片閑置荒地用來堆放建筑垃圾,沒有人管理,大家住著都鬧心。”燈籠湖社區學府豪庭小區居民反映,學府豪庭小區為安置小區,因居民土地被征收,大家只能去鎮里買菜吃,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加之小區物業費收取困難,社區每年都要投入上萬元進行衛生整治。這些,成為燈籠湖社區綜合治理亟待解決的難題。



如何破解鄉村綜合治理難題?泗陽縣農業農村局抓住省創新鄉村機制改革試驗區落戶泗陽的契機,先行在新袁鎮燈籠湖社區進行試點探索。截至目前,新袁鎮燈籠湖社區學府豪庭小區整合內部20畝土地,劃分為130個小地塊,全部由小區內居民認領,滿足小區近200戶業主種菜需求,正常繳納物業費的居民可以免費認領6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通過這種方式,一是方便居民種菜,美化了環境,二是節約了社區公共投入費用,增加了社區集體經濟收入。

泗陽縣農業農村局經過調研發現,在泗陽,存在像燈籠湖社區這種現象的村居不在少數。為了擴大鄉村綜合治理改革試點成果,該縣在進一步通過考察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本縣實際情況,采取“先試點、后推廣,先實施、后提高”的方式,把各村居閑置土地整合起來,溝、渠、水、電、監控配套齊全,建設“共享菜園”試驗點,解決社區群眾種菜需求。同時開發“泗陽云田園”小程序,方便大家通過監控和小程序隨時查看蔬菜生長情況。

“共享菜園”作為泗陽縣鄉村綜合治理改革試點的一項創新,產生了“一花引來百花開”的良好效應。泗陽縣農業農村局因勢利導,積極探索“共享菜園”“庭院經濟”等多種模式,構建聯農帶農利益聯結發展新機制,繪就新一輪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畫卷。



李口鎮李莊村有一塊村集體土地位于主干道旁,無主經營,雜草叢生,衛生狀況較差,村書記常為這塊土地犯愁。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該村把30畝閑置土地整合起來,劃分為163份小地塊,采取公益性和社會化兩種經營模式。一部分讓村民認領認種,農戶在租賃土地和菜園后,就可開啟私人菜園的種植模式,蔬菜成熟后,農戶除了自己食用外,還可委托村委會代銷。另一部分是通過社會化服務提供代種、代管、代收、代送及凈菜配送服務。通過這種方式,農戶認領的地塊畝均租金近1000元,社會化管理的地塊畝均租金可達2000元,每年為李莊村集體經濟增加5萬多元收入,既方便居民種菜,又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泗陽縣在探索“共享菜園”的同時,還嘗試發展“庭院經濟”,讓“庭院經濟”成為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雙方共贏的助推器。為提高村莊內外及周邊零散土地利用效率,泗陽采取“大戶+農戶+村居”的模式,發展庭院經濟。“泗陽鮮桃”和“泗陽白酥梨”等經濟林果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在泗陽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把小庭院打造成果園子。他們在李口鎮蘆塘村、凌孟村和新袁鎮燈籠湖社區開展試點,通過與農戶協商一致,在村莊內外栽植桃樹、梨樹,縣農業農村局為村居和農戶提供種苗及全程技術管理服務,農戶僅需協助做好管護。農戶自留地上的收益歸農戶,集體土地上的收益由村集體和農戶分成。庭院經濟的發展,美化了鄉村環境,形成了農戶和村集體共贏的局面。



“共享菜園”“庭院經濟”試點成功后,如今已成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在盧集鎮、三莊鎮、穿城鎮部分村居推廣。預計通過2—3年的時間,在全縣各個鄉鎮、村居全面推廣開來。

走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發展路子,這種宜菜則菜、宜果則果的多種類型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了多方共贏,既利用了閑置院落、美化了生活環境,又增加了集體收入、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同時,也培育了特色產業,形成了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把農家小院建成致富增收的“聚寶盆”,“共享菜園”和“庭院經濟”激活了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記者丨泗陽縣融媒體中心 胡高瞻 單山山 倪穎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