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數據要素交易平臺、全省唯一城市級無人機服務平臺,主導編制全國首個“數據要素資產化”頂層設計規劃,成為全國第四家、長三角首家數據類全國價格監測定點單位……這是近日揭牌成立的泰州市數據產業集團的一系列動作。泰州市把握數據要素產業化新階段契機,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新動能。
應時而動
在數實融合中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未來的制造業是什么樣?在江蘇康乾機械的智能工廠可見端倪。不見忙碌的工人,沒有粉塵油污,一輛輛自動尋徑的小車將鋼板等物料送至沖壓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揮動機械臂將成品送下流水線……超過5個標準足球場面積的廠區里,僅有十多名員工就能運轉。
驅動這一“智慧工廠”的,除了水、電、人力等傳統資源要素外,還有全新的要素——數據。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把原來需要依賴人的經驗和專注度的環節,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替代,解決了生產線上的瓶頸環節。
據介紹,泰州市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入選數、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特色產業基地新增數均居全省首位;數字化應用成效案例數、數字政府建設督導評估效果均列全省前三。
目前泰州數字化轉型工作邁入全省第一方陣,但企業智改數轉網聯缺乏服務支撐的現象仍然存在。據泰州市對主導產業智改數轉網聯情況的調研結果看,相關服務商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為企業出具的診斷報告存在“千篇一律”的現象,診斷意見采納率僅為38.76%,特別是化工及新材料、海工和高技術船舶等產業對服務商的專業性和匹配性要求較高,通用解決方案對企業的實用度不高。
今年泰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緊扣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新質生產力,把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戰略增量,把數據要素作為贏在未來的革新力量,把數字賽道作為換道超車的關鍵變量,在融合發展中塑強產業競爭優勢。
泰州市在推進數字化賦能,實現數實融合發展上運用現代企業經營思維,加速對數據要素市場的培育,釋放數據資源價值。泰州市數據產業集團是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和數字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的服務主體,業務內容包括數據要素運營、數字資產運維、信息項目集成、網信安全保障、數字人才培育等等。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推動數據產業生態發展,致力成為新型數字運營商。
大膽探索
在暢通流動中釋放數據資源價值
數據資源只有流動起來,才能真正釋放內在價值。近日,泰州數據流通交易平臺上線,泰州市數據要素資產化三年行動計劃也同時發布。
同時,數據要素需具備一定的規模,才能發揮出應有效應。相比于一線城市、頭部城市,泰州的優勢在哪里?
“我們瞄準醫療健康數據要素流通這個賽道,聚焦火力,小而美成為泰州數據交易特色。”泰州數據產業集團市場運營部負責人劉小芳介紹,泰州市有1500多家藥企,2000多項醫藥創新成果,匯聚了300多家醫療機構的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以及330億條公共數據,并打通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路徑。
數據不同于實體商品,如何進行確權、評估和定價都沒有統一的規則。比如消費互聯網產生的數據屬于誰,制造業產生的數據怎樣定價?還有數字產品標準也難以確定,同樣一個產品,在統計局是一組代碼,在海關又是另一組代碼,標準不統一就無法互通。
“目前,全國范圍內都沒有一個通用的規則,但不能因為沒有先例,就停滯不前,我們將在摸索中不斷完善。”劉小芳說,泰州數據流通交易平臺建立起“兩個辦法,六個規則”全環節制度,聚焦數據要素供需發布、登記確權、合規流通、一體運營,覆蓋產品上架、磋商至交付等環節,建有隱私計算底座、可信存證服務體系,提供全方位數據安全防護。
泰州市和阿里、華為等數據領域頭部企業開展合作,成立數據要素生態聯盟。個人、企業通過數據授權使用,兌換真金白銀,釋放數據資源價值,讓更多人真正享受到數據紅利。
“發展數據產業,不能只著眼于產業本身,要將其置于發展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中。”江蘇社科聯泰州分院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朱菊萍表示,一方面,釋放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確保傳統產業韌性更足、動力更強;另一方面,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泰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
據介紹,泰州市正在建立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體系,為傳統產業升級注入數字新活力。具體而言,以市數據產業集團為主體,抓好診斷服務、項目轉化、標桿創建,打造“1+N+X”工業互聯網平臺矩陣,導入中小企業“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廣個性定制、共享制造等新模式,發展供應鏈管理、生產性金融等新業態,加速形成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的產業發展范式。
效應初顯
在豐富場景中加快社會數智轉型
推動豐富的數據資源融入豐沃的應用場景,是數據產業發展的關鍵。
從駕駛證辦理到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從不動產權屬證明開具到企業開辦、稅費繳納……現在眾多面向群眾和企業的政務服務“大小事”,都能通過“泰州通”進行辦理,一個APP整合社會保障、醫療健康、教育服務、文化旅游、政務服務、交通出行、住房服務等八大類功能,上線總服務600多項。
應用不斷升級的背后,是信息化項目由分散自建向集中統建的轉變。泰州市政府授權市數據產業集團,實施全市公共支撐平臺、通用業務系統,以及公共數據、國企數據和行業數據的運營。數字資產的劃轉和統一集約運維,有效化解項目斷檔、系統掉鏈、運行不暢、多頭保障、效能低下等問題。
“通過數據共享讓‘人工跑’變成‘數據跑’,通過政務數據歸集讓經驗判斷向數據分析轉變。”泰州市數據產業集團銷售總監董義煒介紹,以國有企業為例,經調查測算,全市600多家國企在財務、辦公、資產、人力資源等必要核心模塊投入的建設、運維費用,每年達3億元,“如果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這個數字還得乘以2、乘以3。一站式統一建設、統一運維,將至少節約60%的信息化費用。”
伴隨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不斷涌現,全省唯一的城市級無人機服務平臺應運而生。
“傳統運營模式下,無人機運維保障難,專業飛手少,閑置時間多,投入成本大。我們通過集約運營的模式,將無人機進行資產統籌,提高場景適配、服務運營能力,滿足差異化需求。”作為市數據產業集團子公司,城發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具體負責無人機服務平臺運營,該公司無人科技事業部總監夏小祥介紹,他們搭建了云平臺,將飛控數據、設備數據、飛行數據匯聚在一起,進行智能化處理,結果直接發送到客戶的業務系統。該公司還在全市建設21套無人機方艙,其中海陵區已實現網格化全覆蓋,后續3至5年內,將實現全市重點鄉鎮街道全覆蓋。一套方艙可同時滿足環保、公安、水利等多方使用。此外,無人機配套多種掛載設備,可以實現日常巡檢、三維建模、環境監測等。
據統計,該平臺已累計服務公安、國土、城管、水利等多個領域,飛行里程超2000千米,起飛架次超1200架次。以智慧城管無人機違停巡邏為例,通過AI算法,實時解析車輛違停信息,派發工單給網格管理員,共發送問題工單照片1786張。
泰州市數據產業的發展將聚焦核心基礎、重點產品、公共支撐、示范應用等創新目標,深度發掘、自主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占有率高的核心技術,形成一批標識明、特色足的優勢產品,不斷放大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