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攜程國際旅行商大會暨“NICE鹽城”文化旅游嘉年華活動在大洋灣生態旅游景區舉行。活動期間,來自國內外的部分嘉賓先后參觀考察條子泥濕地、黃海森林公園、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荷蘭花海、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等地,探尋自然遺產,暢游濕地,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奇魅力,領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
作為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國際名片的城市,鹽城獨特的自然風光、深厚的人文底蘊、澎湃的發展活力,獲得國內外嘉賓連連稱贊。
“看,這么多的鳥,他們都在覓食呢。”采風團首站來到條子泥濕地,來自巴基斯坦Make My Tour公司的運營經理Fahad Alam和同伴驚喜地感嘆道。放眼望去,成群的鳥兒在低頭覓食、自在嬉戲。遠處傳來鳥鳴,聲聲悅耳。作為“鳥類國際機場”,這里吸引了410余種、數百萬只鳥類駐足、停歇、繁衍。條子泥灘涂濕地是我國首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核心區域,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飛通道上的關鍵節點。最近,春遷候鳥正陸續過境停歇條子泥濕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走進國家首批森林康養基地之一的東臺黃海森林公園,放眼望去,水杉挺拔高聳,翠竹迎風搖曳,銀杏冠蓋如云,林濤陣陣,鳥鳴唧唧,流水潺潺。“在這里住上幾天,一定會很有樂趣。”南非Camphor Tourism市場總經理Charl Hofmeyr Albertyn表示,下次如果還有機會,一定要來體驗一下黃海森林公園的小木屋,感受愜意生活。
鹿鳴呦呦,生機勃勃。在保護區的中華麋鹿園內,灘涂、樹林、水泊間,成群的麋鹿或臥躺乘涼,或悠閑踱步,讓嘉賓們過足眼癮。大豐麋鹿從1986年回歸至今,總數已達7033頭,其中野生麋鹿種群達3116頭。“麋鹿作為濕地‘精靈’,種群結構逐步調整優化,野生群體不斷擴大,生態修復成效顯著,是鹽城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結出的豐碩成果。”哈爾濱文廣旅局一級調研員李文革盛贊鹽城在生態保護方面作出的貢獻。
四月的荷蘭花海,到處彌漫著郁金香的芬芳。漫步其中,風車城堡與萬千花朵相映成趣,風吹十里,五彩斑斕。來自俄羅斯的Parsukhina恰逢周末,花車奇旅大巡游、花田里的博物館、小啤酒樂隊等演出吸引游客爭相前來。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伴隨著婉轉憂傷的歌曲,考察團來到最后一站——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嘉賓們近距離觀察了解雛鶴,聽飼養員講解雛鶴成長的趣事趣聞,看丹頂鶴野化飛行訓練。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束文琦表示,生態資源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寶藏,也在與人類密切聯系的活動中發生諸多變化。在鹽城,我們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好生態已經成為鹽城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