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閱讀遺存,穿越時光的氤氳書香

最美人間四月,書香氤氳致遠。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將在全省各地上演。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江蘇擁有極其深厚的閱讀傳統,涌現出很多著名的藏書家,流傳著數不勝數的閱讀佳話。本期“文脈”版,讓我們走進星羅棋布于江蘇大地上的閱讀遺存,在書香中重溫讀書典故,致敬讀書典范,感受江蘇悠遠厚重的閱讀文脈。

尊賢崇文,讀書臺上傳佳話

“讀書臺”作為一種特殊的閱讀遺存,在江蘇各地均有分布。長期研究中國閱讀史的南京大學教授徐雁說,“臺”原本是指古代一種既高又平、土木混合結構的建筑,一般為四方形,供人眺望或者游覽。文人墨客常常依傍人工建筑的墩臺,作為讀書修身之地。在江蘇,讀書臺數量眾多,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文學家朱買臣的讀書臺,位于朱買臣的故鄉——蘇州穹窿山。朱買臣早年在穹窿山中邊砍柴邊讀書,后人遂將該地命名為“藏書”,以紀念這位博覽群書、才華橫溢的辭賦家。

在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的東隅,周處讀書臺正在修繕中,根據規劃,這里將打造成以六朝歷史為背景的山水人文景觀。眾所周知,西晉時期的周處早年間斬蛟龍殺猛虎,刻苦讀書,改過自新,除掉“三害”,終成一代名將。南京地方歷史學者金戈告訴記者,周處讀書臺的前身,是周處在南京擔任東吳東觀左丞時的堂宅“子隱堂”,后經歷代修繕,成為一處紀念他的名勝。

周處讀書臺。

“周處不僅作戰勇猛,也熱愛讀書,著述頗豐,是值得后世效法的閱讀典范。”金戈介紹,根據史料記載,周處浪子回頭后,就學于著名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撰有《默語》《吳書》等。他所著的《陽羨風土記》,是我國最早介紹地方歲時節令和風土習俗的著作之一。因此,周處讀書臺一直是文人們游覽南京時必訪的遺跡,在此題詠不絕。清代吳敬梓登臨讀書臺,就留下了“昔者周孝侯,奮身三惡除。家本罨畫溪,折節此讀書”之句。

景以人傳,文脈綿長。在江蘇,愛讀書、善讀書的先賢總是會被人們牢牢記住,一些和他們關系不大甚至并無關系的景觀,也會被附麗為他們的讀書臺,代代流傳,昭示后人發憤讀書。

南京玄武湖梁洲蕭統塑像。

南朝蕭梁時期的昭明太子蕭統,曾領銜編著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文選》。1000多年以來,在南京玄武湖的梁洲、南京江寧區湖熟古鎮的秦淮河邊、常熟虞山南麓的書臺公園、鎮江招隱山招隱寺、揚州仁豐里旌忠寺,以及江陰顧山,都出現了“昭明太子讀書臺”或者“昭明太子讀書樓”景觀,文人們在這些地方追慕昭明太子蕭統,回味他的讀書格言“人師益友,森然在目。嘉言誠至,無俟旁求”“與其飽食終日,寧游思于文林”,感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人生提供豐富的精神滋養。

瑯嬛福地,藏書樓里興味長

藏書樓是我國古代供藏書和閱覽圖書的建筑。在文脈悠長、底蘊深厚的江蘇大地,歷史上出現過的私人藏書樓不勝枚舉,保存至今的依然有十余處,包括蘇州顧文彬過云樓、揚州馬氏兄弟街南書屋、揚州吳引孫測海樓、鎮江吳寄塵紹宗國學藏書樓等,而藏書樓最集中之地,當數擁有“藏書之鄉”美譽的常熟。著名圖書館學家袁同禮在《明代私家藏書概略》一文中寫道:“萬歷以后私家藏書,當以海虞(常熟舊稱)為最盛。趙琦美之脈望館、錢謙益之絳云樓,以及毛晉之汲古閣,均以藏書雄視于東南。”

“明清以來,常熟一直是我國私家藏書的中心之一。據《江蘇藝文志》等載,僅明清兩代常熟一地就有近300位藏書家,留下了一段段讀書、藏書的佳話。”走進位于常熟市南趙弄10號的脈望館,常熟理工學院教授曹培根向記者娓娓道來這座江南名城的藏書傳統。

常熟脈望館。

曹培根介紹,脈望館是明代隆慶、萬歷年間著名藏書家趙用賢、趙琦美父子的宅邸,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之一。“脈望”是傳說中蠹魚所化之物,乃書中之蟲。以“脈望”為藏書室命名,足見趙氏父子對書籍的狂熱喜愛。作為江南著名的藏書樓,脈望館最盛時藏書5000余種、兩萬余冊,刊書達36種126卷,并抄校了大量秘本。脈望館所藏的《古今雜劇》242種,如今保存于國家圖書館,堪稱研究我國戲劇史的寶庫。“如果沒有這套書,我們今天無法了解元明雜劇全貌。鄭振鐸先生贊嘆,這套書的發現,‘僅次于敦煌石窟與西陲漢簡的出世’。”曹培根說。

《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

除了脈望館,在常熟境內,保存至今的各種藏書遺址,還包括瞿氏鐵琴銅劍樓、張氏愛日精廬、徐氏虹隱樓、常熟縣立圖書館舊址等。通過對閱讀遺存的保護展示,不定期舉辦各種讀書活動,悠久的藏書文化傳統在常熟得到傳承與弘揚。

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

甘熙故居、朱狀元府、趙翼故居、唐荊川宅、秦大士故居、李蟠狀元府……在江蘇,留存在大江南北的名人故居、私家園林中,也同樣蘊藏深厚的讀書傳統,流傳著動人的讀書故事。日前,記者在位于太倉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溥宅第探訪時,了解到一段明代著名文學家張溥“七錄七焚”的讀書故事。張溥自幼刻苦自勵,勤奮好學,每次讀書一定要先親手抄一遍,抄后讀過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讀、再焚,至七次始罷。故《明史》記有張溥“七錄七焚”的典故,張溥也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七錄齋”。

留存于這些明清宅邸中的江蘇先賢讀書故事,至今仍深深啟迪著后人。

聲聲入耳,千年書院傳文脈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無錫東林書院的對聯,激勵著志士仁人刻苦讀書,報效家國。書院,也是一種重要的閱讀遺存,是古代聚徒講學、研究學問的場所。江蘇是我國古代書院最多的地區之一,根據各地方志記載,從宋代到清代江蘇地區出現的書院就有262所之多。

無錫東林書院。視覺中國 供圖

如今的南京龍蟠里是一條不起眼的街巷,但在歷史上這里人文薈萃,顏真卿、龔賢、陶澍、魏源、方苞、薛時雨等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足跡。龍蟠里9號,是清代惜陰書院所在地。南京城市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徐智介紹,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兩江總督陶澍在此建惜陰書院,為了紀念其先祖、東晉名臣陶侃,他以陶侃遺教“大禹圣人,乃惜寸陰”之意,取名“惜陰書院”,勉勵后輩珍惜時間,埋頭苦讀。陶澍本人和他的好友、著名思想家魏源都曾在此刻苦讀書。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兩江總督端方在惜陰書院舊址建江南圖書館,共有兩座藏書樓,并邀請著名藏書家繆荃孫擔任總辦。同年十月,繆荃孫等人到杭州,以七萬元代價收購了晚清四大藏書樓之一的杭州丁丙“八千卷樓”的藏書,成為江蘇近代藏書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使得江南圖書館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文獻圣地。

南京惜陰書院舊址。

除了惜陰書院,在泰州保存有宋代教育家胡瑗講學的安定書院、始建于清代的襟江書院,在淮安保存有建于清代乾隆年間的荷芳書院,在無錫保存有始建于北宋的東林書院、始建于明代的二泉書院、始建于明代的東坡書院、始建于清代的安陽書院,在揚州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梅花書院,在蘇州常熟保存有始建于清代的游文書院等。名儒大賢們在書院傳道授業,激勵學子苦學不輟,其風范延續至今。

泰州安定書院。

在崇文重教的泰州,人們銘記著南宋安定先生胡瑗的讀書故事,“胡瑗讀書節”已在泰州成功舉辦多年,朗朗書聲中,新一代學子們用閱讀的方式向先賢致敬。

化私為公,圖書館惠及大眾

進入20世紀以后,一些古代書院陸續演變為近代公共圖書館。比如,如今全國第三大、亞洲第四大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其前身之一就是建于惜陰書院舊址的江南圖書館。南圖的另一個前身,則是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中央圖書館。在今天的南京市玄武區成賢街,由著名建筑學家劉敦楨先生設計、落成于1947年的“中央圖書館”大樓依然保存完好。

南京圖書館。視覺中國 供圖

在江蘇各地,近現代公共圖書館建筑是閱讀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無錫的無錫縣圖書館舊址、大公圖書館舊址、泰伯圖書館舊址,鎮江的五三圖書館舊址、江蘇省立鎮江圖書館舊址,常熟的縣立圖書館舊址等。

無錫縣圖書館舊址。

無錫近代著名實業家榮德生先生的故居內,至今保存著大公圖書館舊址。無錫地方史志專家錢江介紹,榮德生在興辦實業的同時,也極為重視閱讀的作用。在他看來,讀書是增進學識的根源,學識又是人才培養的基礎。1914年,榮德生在無錫榮巷自己的住宅旁購地二畝八分,將其中一部分建成圖書館,取名為大公圖書館。

榮德生塑像。

榮德生曾說,他創辦這個圖書館的目的,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培養人才,二是服務鄉里,三是發展社會教育,四是保存中國傳統文化。到上世紀20年代,大公圖書館藏書超過十萬余卷,成為當時無錫地區最具規模、最有影響、管理最完善的圖書館。1952年,榮德生去世,家人按照其遺囑,將該館全部藏書捐贈給無錫市圖書館。榮氏大公圖書館最后以藏書的善終,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于鋒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