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
4月17日至18日,省委書記信長星深入常州市的園區、企業調研并主持召開市縣座談會。他強調,市縣是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遵循經濟規律,善于揚長避短,完善工作機制,看準了就抓緊干,努力把江蘇打造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聚焦市縣發展,用好“關鍵一招”
4月18日,省委書記信長星主持召開市縣座談會。這也是二十多天來,信長星連續主持召開的第三場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座談會。此前兩場分別是3月27日召開的高校院所層面和3月28日召開的企業層面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將目光聚焦市縣,常州市、南通市、鹽城市、無錫市、南京江北新區、蘇州工業園區、泰州醫藥高新區、丹陽市和省發改委負責同志先后發言,介紹了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思路舉措。
在聽取發言時,信長星就一些問題與大家深入交流。他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特別要求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回答好這一重大命題,我們責任重大。大家的發言思考深、謀劃實、舉措新,都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勇挑大梁的使命感、真抓實干的精氣神。
為什么要將市縣“提上日程”?理由很簡單:市縣是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培育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一招”。
縣域經濟強是江蘇的傳統優勢。從“昆山之路”到“張家港精神”,從擴權強縣到新型城鎮化,從城市群經濟帶到區域一體化,縣域始終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抓好縣域這個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主戰場”尤為關鍵。
日前發布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在2023年百強縣排行榜中,江蘇省入圍數量為23個,且包攬了百強縣前四席。在GDP“千億縣”中,江蘇就擁有21席,其中昆山市、江陰市和張家港市的經濟總量居前列,展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此次信長星調研的常州,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16.4億元,比上年增長6.8%,成為繼蘇州、南京、無錫、南通之后的江蘇第五座萬億GDP之城。
隨著省內多座萬億之城攜手合作,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深度融合,共同推動區域經濟高效高質增長。
立足本地資源,競爭之“能”澎湃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信長星強調,“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的重要方法論。
無論是常州的新能源,無錫的生物醫藥、集成電路還是南通的船舶海工……放眼江蘇大地,成群成勢的產業集群、因地制宜的產業基礎,各市產業崛起的“千斤頂”“壓艙石”,無一不激蕩著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
一城一域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強大支撐。從工業制造強市到工業智造名城再到新能源之都,常州拿下“一城又一城”。去年,常州GDP跨上萬億元臺階,正式成為“萬億俱樂部”成員之一。坐擁國內同類城市中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數、工業大獎數均領跑全國同類城市。其中,溧陽市動力電池產業集群、新北區新能源汽車電氣設備產業集群先后入選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圖源:常州發布
在比亞迪常州基地,平均一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去年一年,37.6萬輛新能源汽車從理想常州智能制造基地駛向全國;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中有4家布局常州,常州產動力電池銷量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光伏發電領域,常州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頭部企業天合光能屢屢刷新電池產品能量轉化效率紀錄;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常州培育一批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與代表項目,產業集聚度全國前三,投資熱度全國第一……
江、淮、海三水在此交匯,水的靈動包容滋潤著泰州,水的韌性也鑄就了這座城市的獨特基因。作為泰州產業體系中的“C”位,大健康產業如何堅持創新驅動,兼顧技術突破和產業深度轉型?“因地制宜,巧干實干”是泰州給出的答案。
圖源:中國醫藥城發布
作為泰州大健康產業的一張“金名片”,位于泰州醫藥高新區的中國醫藥城穩扎穩打,不斷釋放大健康產業新動能。2023年,中國醫藥城在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首次躋身前十,位列全國第九、全省第二。在普大生物科技(泰州)有限公司研發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全力研發一款呼吸合胞病毒疫苗。“如果進展順利,年底就能進入臨床試驗,成功上市后將填補該疫苗的國內空白。”工作人員表示。
集成電路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產業。1986年,無錫從中國第一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起步,四十多年篳路藍縷,微觀世界的每一次量級進步,都見證著這個集成電路起步最早、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無錫“芯”不斷攀登壯大。
如今,一批世界級的集成電路領軍企業立于無錫:華虹、SK海力士、中環、深南電路、中車、高通、英飛凌等;一批本土龍頭企業如長電科技、華潤微、中科芯、卓勝微、盛合晶微、新潔能、先導智能等。這其中包括14家上市企業、3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30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內的600余家重點企業,一條涵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裝備、材料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奠定了無錫“高峰引領、高原支撐”的現代產業格局。
競速未來產業,發展之“勢”強勁
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是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燃料”。
此前,江蘇明確提出要構建“10+X”未來產業體系,各地也紛紛圍繞未來產業出臺多項政策舉措,搶先布局未來產業生態。當把江蘇大地未來產業的“熱力圖”正細細展開并聚焦放大:在眾多市縣下轄的高新區、產業園區的熱土上,創新企業千帆競發,產業發展利劍出鞘。
4月17日,省委書記信長星在深入常州市的園區、企業調研后,聽取了常州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情況介紹。他指出,合成生物產業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常州見事早、行動快,形成了比較好的創新氛圍和產業基礎。要錨定方向、穩扎穩打,推動合成生物學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有效貫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打造未來產業發展高地。
圖源:常州發布
合成生物技術被認為是“屬于未來的生產方法”。突破富馬酸、蘋果酸等酸味劑生物制備關鍵技術;攻克微生物制造DHA油脂的關鍵技術難題,實現國產DHA市場占有率從0到80%的巨大轉變……眼下,常州國家高新區的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依托黃和院士領銜的南師大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聚焦食品保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信息外包服務等領域,引進產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重點高校創新項目。截至目前,創新園內已有20余個優質產業項目簽約落地。“今年爭取再引進10個合成生物項目落地園區。”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林軍信心滿滿。
2024年以來,在重組膠原蛋白領域,位于常州西太湖產業園區的創健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三螺旋結構”再“出圈”。
創健醫療董事長錢松介紹,生物制造被認為具有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潛力,玻尿酸、膠原蛋白等,都是利用生物制造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重組膠原蛋白的三螺旋結構,是其生物學活性的基礎。制備具有三螺旋結構的重組膠原蛋白,正是該領域技術突破的重點。”2024年,創健醫療研究院技術專家團隊成功研發出氨基酸序列與人天然膠原蛋白完全一致且具有天然三螺旋結構的III型重組人膠原蛋白,并能夠實現產業化。
圖源:蘇州發布
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蘇州作為產業重鎮,正將自身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轉換為低空經濟的強力引擎。
位于常熟市東南大道的江蘇亨睿航空工業有限公司,以全國首創純電動載人飛行器碳纖維機身產品,填補了該領域國內市場空白。“我們的機體都來自碳纖維材料,重量是鋼的四分之一,比絕大多數金屬的強度高4倍以上,能滿足極致輕量化要求。”亨睿集團首席財務官葛逸宏說。
無獨有偶,類似亨睿航空這樣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正在蘇州不斷匯聚。目前蘇州已形成了產業鏈長、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的低空產業集群。其中,擁有整機制造企業20多家,7家低空經濟先導產業園、26家領航企業和6家創新示范機構。
據蘇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蘇州聚力搶占新賽道、塑造新動能,充分依托各縣級市(區)已具備基礎的航空產業園區、低空產業園區或規劃園區,將數字航空領域的整機制造、發動機研發制造、空地通信、無人駕駛、航空芯片等產業緊密聯系,打造覆蓋技術研發、生產制造、運營保障等多元業態、差異化發展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
未來產業開創產業未來。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先鋒的江蘇,正在新賽道上加速奔跑、搶占身位,全力將發展之“勢”轉化為競爭之“能”。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燕鈺 黃澤文 王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