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粉絲網紅藝考作弊”有了新進展。北京電影學院復核發現,包括李閩軒在內的3名考生在表演專業復試時透露姓名,違反《北京電影學院2024年招生專業考試表演學院復試考生須知》中“考試全程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個人姓名、準考證號碼”的規定,取消三名考生的專業考試成績。
可以看出,在網友關注、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切之下,北電的處理還算及時、細致。哪里違規,哪里不違規,也解釋清楚了。針對網友反映的另一疑點,李閩軒考試當日身穿淺色衣服,校方表示,表演專業復試對考生“自備深色緊身形體服”的要求,是出于考生在考試過程中能更好地進行形體展示的考慮,是對考生進行的溫馨提示,并非硬性規定,李閩軒在考試當日未著深色形體服并不構成違規。
另一方面,李閩軒本人通過視頻道歉。“當時確實沒有意識到自己違規了。”“在自我介紹環節,自己因過于緊張而報出了自己的姓名。”李閩軒回應“藝考作弊”,歸因于緊張、無意識,被取消考試成績,不冤。越“紅”越得意識到,巨大流量同時也意味著得承擔“細致入微”的監督,聚光燈下,更要嚴格要求自己。
北電“藝考作弊”事件或將帶來對藝考培訓亂象的嚴查、整頓。繼北電后,中央戲劇學院本科招生辦老師回應“將會核查李閩軒復試情況”。
一個健康有序的制度,不應該被“曝光”被“熱搜”才能有效運行。公眾對此事高度關注背后,實則是對“藝考熱”的關注。未來可能的“名”和“利”,讓這個考試自帶光環,具有一定特殊性。藝考政策、錄取規則、錄取要求等,年年都是熱點,備受矚目。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不正當競爭是否有可乘之機,公眾的擔憂不無道理,亦是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包括網紅考生在內的所有人都應時刻牢記,教育公平不容任何人和任何特權的挑戰。
北電“藝考作弊”事件也是在提醒一些企圖牟利之人:藝考不“易考”,走捷徑不僅達不到目的,還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覃甚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