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柳晨
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該園區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始發站,各類貨物從這里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成為內陸開放重要樞紐??疾熘貞c對外開放的重要地標,傳遞出總書記對“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殷切期望。
西部陸海新通道,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該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各西部省區市為關鍵節點,利用鐵路、海運、公路等運輸方式,向南經廣西、云南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世界各地。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共赴“陸海之約”,踏上發展新路,必將推動中國經濟奔向大海擁抱世界。
共赴“陸海之約”,推動“區域經濟”加快“循環互促”。東西雙向互濟,沿著西部陸海新通道,更多要素資源有效流動,帶動更多新產業拔節生長。陜西、新疆煤炭經該通道保障重慶等地能源安全;青海純堿經該通道支持廣西玻璃產業;廣西玻璃又經該通道支持川渝汽車產業;康寧玻璃、海爾等龍頭企業產能向重慶轉移……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在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形成新格局戰略通道上的作用更加彰顯,而且在促進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國內大循環方面的功能也更加完備。
共赴“陸海之約”,推動“內陸腹地”變成“開放高地”。陸海內外聯動,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和運行一舉扭轉了西部內陸地區在對外開放中區位劣勢。根據2023年運行數據顯示,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平臺企業運營的鐵海聯運班列、跨境公路班車、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共計運輸集裝箱61.52萬標箱,同比增長7%;貨值643.26億元,同比增長16%。地處內陸,卻開放以興,曾經閉塞的西部,正依托陸海新通道以四通八達、不斷延伸的筋骨脈絡,變身為開放高地。
共赴“陸海之約”,助推“中國經濟”加速“聯結世界”。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僅是一條物流大通道,更是一條具有澎湃動能的國際經濟走廊,中國在這里和世界“互動交流”。陸海新通道物流網絡已通達約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90個港口;運輸貨物品類由2017年的50多種增至1140余種;老撾大米、泰國榴蓮等特色產品依托陸海新通道進入中國市場……透過陸海聯動、開放共享、輻射有力、協同一體的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經濟正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參與國際競爭合作。
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共赴“陸海之約”,構建與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是中國經濟開放戰略的鮮明實踐,不僅體現了中國對外部世界敞開大門的堅定決心,更彰顯了中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積極參與和貢獻。期待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未來能夠繼續書寫輝煌,為世界的發展貢獻更多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