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打造產業強市目標,泰州立志攀高比強、實現跨越趕超,以大健康產業為主抓手構建“1+4”產業體系,集聚科創資源推進四鏈融合,鍛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江蘇臺記者沈楊:“這里是泰州中國醫藥城。作為全國首個醫藥國家高新區,這里幾乎每周都會誕生醫藥領域的新成果。”
江蘇臺記者沈楊:“這是不久前獲批上市的肝癌輔助診斷試劑盒‘潔太司’,它也是全球首款基于糖組技術開發的腫瘤輔助診斷IVD產品,有效地填補了臨床空白。”
江蘇先思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項目負責人高玉梅說:“與現有檢測手段相比,需要的臨床樣本少,僅需要微升級血清;糖鏈結構穩定,不容易降解,樣本保存運輸便捷。與肝癌臨床診斷結果對比,靈敏度88.54%、特異度95.21%。”
糖鏈被稱為“第三條生命鏈”,與人體生命健康、疾病發生息息相關。在生物醫藥領域,糖組學也成為繼基因組、蛋白組后,推動未來醫學發展的又一新動力。為了實現領跑,企業在20年前就開始布局,創建了全球領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糖組檢測技術平臺和糖組數據分析平臺。在醫藥城的牽線搭橋下,企業還跟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多所知名高校緊密合作,共同推動糖組轉化醫學在中國深度發展。
江蘇先思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楊友明說:“原研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和應用轉化,是企業健康發展的根本。接下來,我們將圍繞腫瘤等重大疾病的早診早篩、預后監測,以及居家健康評估開發豐富的產品管線,為生命爭取時間和希望。”
泰州將大健康產業作為產業體系中的“C位”,讓企業“如魚得水”,催生更多突破性原創成果,并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疫苗產業集聚度全國最高。身為長江經濟帶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對內,泰州堅持差異化融合發展,以醫藥高新區為核心、南部沿江健康制造板塊和里下河生態康養產業基地為兩翼、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功能區為支點的“泰式大健康產業雁陣”日漸豐滿;對外,南北聯動“抱團”,“泰連錫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奮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與制造高地、長三角世界級生物醫藥集群核心承載區。
沈楊:“除了大健康產業這張靚麗的名片,泰州也是全國最大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可以說,在世界造船版圖上,也有泰州的一席之地。”
在泰州三福船舶的4號船臺,1300標箱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正在進行分段合龍,不久就可以下水進行舾裝。這款雙燃料集裝箱船由企業聯合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共同研發。當前,全球航運業正大力推進綠色替代燃料應用,可再生甲醇在生命周期評估中可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高達95%。作為常溫液體燃料,相比LNG、氨、氫等更具安全性,已成為航運業未來新型綠色燃料的一種發展方向。這款最新研發的1300標箱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污染物排放量可以減少9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30%以上,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目前,企業已經拿到4艘共計1.6億美元的訂單。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胡杰說:“1300標箱的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會是我們公司今后的主力船型,我們已經申報了8項專利。它在歐洲市場非常受歡迎,德國、瑞典、芬蘭、挪威等多個國家的船東都有訂船計劃。我們有信心把它打造成為北歐海上綠色走廊的經典船型。”
目前,三福船舶在手的多用途吊裝船和集裝箱船訂單接近50艘,超過150萬載重噸。其中,萬噸級多用途重吊船占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一以上,生產計劃已排至2027年上半年。
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祥說:“我們會和其它船廠錯位競爭。瞄準10萬噸級以下的船型,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拓展國際市場,力爭在綠色造船和智能化造船上,取得更大突破。”
泰州各大船企堅持高端化發展,持續推進產品結構向高技術、高附加值延伸,建造的雙燃料動力船、大型LNG運輸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端船型備受國際市場青睞。2023年,泰州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持續領跑全國,兩家造船廠手持訂單數更是躋身全球前十之列。如今,泰州市僅以一域之地,已在世界造船市場占據重要份額。年造船完工量占到全球的1/10、全國的1/5、江蘇的1/2,預計今年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超過18%。
如今,泰州已經形成以大健康產業體系,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汽車零部件和精密制造、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鋰電為主的“1+4”主導產業,2023年完成產值5535.44億元,占規上工業產值66%,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度超過85%。面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大要求,一方面,泰州出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市行動計劃,逐群逐鏈推動傳統制造業煥新和搶占未來產業賽道,打造省級未來產業示范區;一方面,通過拓展企業科技創新積分應用、深化離岸創新中心建設、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創新機制,全面培養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努力打造長三角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泰州市工信局黨組成員 副局長張焱說:“下一步,聚焦全省‘1650’產業體系,持續招引實施高端產業項目,打造優質企業矩陣,加速‘畝均論英雄’提質改革、老舊設備更新改造、‘專精特新’轉型升級,超前開辟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共融共舞’。”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楊帆 供片臺/泰州臺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