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同飲一江水 共赴山海情 江蘇南通與陜西漢中對口協作譜寫發展新篇

“1314公里,是江蘇南通到陜西漢中的距離”,這個說法在漢中很流行,盡管數字未必精確,但人們相信,這代表著兩座城市之間神奇的緣分:一生一世,雙向奔赴。

大海回應著大山的呼喚,長江牽系起蘇陜的情緣。從實現脫貧摘帽到推動鄉村振興,來自張謇故里的人們,在張騫的家鄉留下了深深的足跡,他們的熱情、他們的理念、他們的行動不僅改變了漢中的面貌,也讓兩座城市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回望來路,他們可以自豪地說一句:無愧亦無悔。

依托漢中各縣(區)自身資源稟賦,通漢工作組協助當地將農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農歷三月初三,西鄉縣的羅鎮茗園,舉辦了一場盛大活動,熱力四射的音樂嘉年華和篝火晚會,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在音樂和狂歡中,堰口鎮三月三文化旅游節完美收官。

羅鎮茗園,是西鄉縣的四大茶園之一。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產茶縣,西鄉境內茶園遍布,山間延綿的茶田,宛如一幅巨大樂譜,辛勤勞作的茶農們十指輕奏,譜寫出勤勞致富的生動樂章。在蘇陜協作資金的支持下,羅鎮茗園耗資近千萬元,新建了觀光步道和精品民宿,旅游基礎設施的大幅改善,為其未來的發展構成了強有力的支撐。

圖片


圖片


依托本地資源稟賦,將農文旅深度融合,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是南通各駐縣(區)聯絡組的工作重點之一,并且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在秦嶺腹地的佛坪,當地聯絡組幫助王家灣村建起了七彩草莓采摘園,又共同規劃布局,完成了村內的綠化和亮化,稻田帳篷露營、9D環幕飛行影院、山間咖啡屋、非遺木工坊,一個個新鮮項目的落地,讓王家灣村逐漸成為佛坪縣新晉的網紅村。2023年夏天,王家灣村主辦的啤酒音樂節,前后七天共吸引兩萬多省內外游客前來打卡,這一數字已接近佛坪常住人口。

圖片

圖片


在朱鹮之鄉洋縣,由南通企業投資的“5000畝有機糧油基地”,通過稻鴨共生綜合種養模式,找到了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平衡點,并在通漢對口協作機制的支持下,將生產出的有機黑米和稻花鴨銷往長三角城市,為洋縣的特色有機產業打開了市場、贏得了聲譽。這一模式得到了央視的關注,隨著相關報道的播出,洋縣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三國故地勉縣,余家溝村先后獲得蘇陜協作資金450萬元的支持,圍繞金寶李的種植和銷售,開發出農產品展示、云海晚霞觀景、民宿餐飲等項目,走出了以產業促農旅、以農旅帶產業的發展模式。在金寶李花開和豐收的季節,這里每天游客接待量超2000人次,預計今年村合作社收益將突破100萬元。

通漢對口協作,延展了漢中農文旅事業的廣度和深度,漢中資源稟賦與南通發展思路結合,走出了新路。  

“蘇陜協作”產業園區,是南通幫助漢中發展縣域經濟、引導產業轉移、提升城市能級的重要載體。

2020年交付使用的國動產業園,位于漢中西鄉縣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內,是南通與漢中合作共建的首個“區中園”。在通漢工作組的支持下,先后招引江蘇豐源服飾、南通佳可服飾等10余家東部企業入駐園區,截至2023年底,入園企業累計總投資3.2億元,實現年產值8億元,稅收2000萬元。


圖片


對于西鄉縣而言,這是一個略顯“超前”的項目,百億級企業入駐、2000人的中央食堂、400間的宿舍、提供托管服務的兒童之家,全面的生活配套和高規格配置,無不展示著其打造服裝產業轉移新生態的“野心”。隨著擴產提能的實現,國動產業園最終有望帶動就業2000余人,其產業鏈的延伸,將逐步輻射全縣社區工廠,帶動全縣群眾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通漢工作組還以國動產業園為載體,進一步開拓兩地勞務市場,互通勞務信息,在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發布用工信息、引進輸出勞務人員等方面與相關部門和企業展開合作。

作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勢頭最為迅猛的城市之一,南通在產業規劃、園區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市場資源,成為推動漢中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力。

在勉縣,通漢工作組先后參與推動了蘇陜協作中小微企業孵化園、海勉協作雙創產業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三個園區的建設。

其中,海勉協作雙創產業園,作為勉縣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窗口,肩負承接東西部產業轉移、推動本土企業技術革新的重任。該項目總投資6.63億元,目前已投入約1.5億元,包括蘇陜資金支持4150萬元。項目建成后,可入駐20余戶中小微企業,實現產值約15億元。目前,已有3家企業與園區簽約,將新增就業創業人員800余人,帶動脫貧人口就業100人以上。

今年5月,在陜西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中,評出“突出貢獻縣”共10個,勉縣作為產業功能縣入圍。

城固,是漢中傳統的經濟強縣,特色資源豐富,這里有全國最大的元胡種植基地,享有生物資源寶庫等美譽。在蘇陜協作的大背景下,城固縣通過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迸發出新的活力。

通漢合作共建的江灣外貿輕工產業園、中醫藥產業園和智造機加產業園,累計招引10余戶東部企業落戶城固發展,帶動就業2000余人。2023年,正駿金果、匯鴻電纜等8戶企業,實際到位投資額2.349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180人,其中脫貧勞動力2人。累計認定蘇陜協作社區工廠8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556人,其中脫貧人口119人。是年,城固縣榮獲陜西省協助中西部產業轉移先進縣稱號。

目前,城固縣緊抓中醫藥產業園的綠色食藥產業和智造機加產業園的汽車整裝及零部件制造、航空零部件產業等主導產業,經駐城固聯絡組的不懈努力,落戶智造機加產業園的房車整車制造項目即將投產。2024年度,城固縣將進一步加大蘇陜協作工作力度,投入3080萬元蘇陜資金支持中醫藥產業園和智造機加產業園的建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推動力。下一步,通漢工作組將通過兩地高層次人才“組團式”援助、“派駐制”跟班學習,跟蹤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合力做大做強兩地共建產業園區,促進區域協調、協同發展。

以人為刻度,以情為紐帶,通漢對口協作8年,結出累累碩果。

《人民日報》曾撰文指出:“中國的脫貧攻堅是用人來丈量的,中國的發展也始終是以人為刻度的。”

自2017年起,南通先后選派4批92名干部、1430余名專業人才赴漢中掛職;9個縣(市、區)與漢中 10個縣(區)全面結對,并拓展延伸到基層——南通的65個鎮、141個村、68家企業、8家社會組織分別與漢中70個鎮、198個村進行結對幫扶,南通114 所學校、25家醫院分別與漢中125所學校、22家醫院組成結對關系,有效助推漢中10個縣(區)的1010個貧困村于2020年2月全部脫貧摘帽,累計減貧18.5萬戶,涉及人口52.4萬。

2021年開始,兩地協作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在此期間,產業協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消費幫扶、社會幫扶等重點工作指標均超額完成任務,在歷次國家考核中均獲“好”等次。

2023年,通漢工作組引導落地投產企業 30 家、增資企業 16 家,實際到位投資 10.01 億元;為 9 個共建產業園區引進入園企業 24 家,實際到位投資 5.45 億元。全年統籌撥付財政協作資金 4.953 億元,實施蘇陜協作項目105個,另撥付到位額外財政資金732萬元,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捐款、捐物折款1059萬元;采購、幫助銷售漢中農畜牧產品和特色手工藝品 1.63億元;幫助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07人,其中脫貧人口2970 人。是年,在江蘇穩定就業的漢中農村勞動力達到 7500 人。

與此同時,通漢工作組大力開展“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創建,助力打造了南鄭水井村、城固蓮花池村等一批示范典型,協助培育鄉村振興示范村14個。

這一年,“南通·鎮巴理論宣講中心”名師效應逐步顯現;“如洋一家親 鄉村共振興”大型融媒體節目開播飄紅;網紅直播——勉縣米皮線上一路暢銷;佛坪、留壩農產品種植養殖深加工合作向縱深推進;陜西理工大學與南通大學、漢中職業技術學院與南通職業大學等開啟校際教育合作新模式……

以人為刻度,以情為紐帶,通漢合作結出累累碩果。同飲一江水,共赴山海情。南通與漢中的故事仍在繼續,必將更加精彩。

總策劃:張栩龍

采寫:陳國強(執筆)

俞挺 王穎 陳楊 張琦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