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盡管今年是“荔枝小年”,但在廣東茂名,備受食客喜愛的妃子笑,并未受到太大影響,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當地商家也正為全國消費者的“荔枝自由”積極奔走。
5月22日,為期一個月的2024年廣東“電商助力百千萬工程”系列活動(茂名站)暨2024第二屆廣東(茂名)荔枝電商消費節開幕。活動圍繞“電商+荔枝”主題,旨在通過電商的力量,拓寬荔枝銷售渠道,提升茂名荔枝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24第二屆廣東(茂名)荔枝電商消費節開幕現場。周逸帆|攝
“廣東農村電商市場主體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894.5億元,增長12.9%。”廣東省商務廳一級巡視員殷煥明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這顯示出農村電商大有作為,大有可為。電商賦能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已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展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荔枝電商消費節的組成部分,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積極參與茂名好農貨的線上推介,通過直播帶貨、百億補貼等形式,助力當地打好銷售組合拳。參與直播的產地商家表示,受益于拼多多平臺的流量扶持等惠農政策,荔枝發貨量增長了20%左右。
當下正值618,茂名荔枝不僅與其他熱點消費品共享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流量C位,還成為平臺超額補貼的重點農產品。“百億補貼加持后的價格很有競爭力,且全程冷鏈包郵到家,目前的日均銷量已超過16000單、接近10萬斤。”一位當地荔枝商家表示,“補貼政策也讓種植戶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我們希望發揮全國知名農產品上行平臺的優勢,充分利用扶持資源以及618等大促活動,助力優質粵貨加速融入全國大市場。”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茂名是平臺荔枝的重要貨源地之一,也是廣東的優勢農產帶之一。“以茂名荔枝為樣板,我們希望推動當地產業與電商的深度融合,探索一條以加速農貨上行助力‘百千萬工程’的新路徑。”
△荔枝電商消費節開幕當天,當地商家在拼多多平臺直播,推介茂名荔枝。周逸帆|攝
數商興農助“荔”上行
荔枝紅了,茂名人祝新智又進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節。他在拼多多開的一家荔枝店鋪,日均發貨量已達三千多單。
每天早上6點多,祝新智就要去果園盯著,把控每一顆荔枝的質量。他會隨手摘一串荔枝用力搖晃,如果沒有掉落,說明果子質量較好;而若“像下雨一樣掉落”,說明荔枝已被蟲食,這片果園要放棄。
看形狀也可以分辨果子好壞。那些瘦長的荔枝,祝新智不會選。圓潤、飽滿的形狀才是好荔枝。為保證送到消費者手中時還能保持新鮮,剛摘的荔枝要立刻泡進冰水里,降溫后盡快打包,24小時內用順豐冷鏈送出。
受多雨天氣的影響,今年的桂味、糯米糍等晚熟荔枝品種,產量相較往年有所下降,祝新智決定將重心放在妃子笑和白糖罌上。每天上午10點左右,他回到工廠處理一天的訂單。高峰時,祝新智要雇二百多人打包裝箱。物流車在工廠內進出,每天要運五六萬斤荔枝去往全國各地。
早些年,祝新智在廣東做線上服裝生意,2018年,成家的他為照顧妻兒,選擇回到老家茂名。憑借一身的電商技能,他將目光放在當地的土特產荔枝上。
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茂名。茂名是廣東最大的荔枝產區,種植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末時期。如今,茂名全市85%的農戶從事荔枝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110億元,荔枝主產鎮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去年的“荔枝季”,茂名下轄的柏橋村荔枝產量接近1萬噸,銷售額接近1.2億元,帶動戶均增收20%,村集體經濟收入較前年翻了一番。
祝新智起初之所以選擇在拼多多開店,是因為“平臺不收取任何傭金,而且流量不小”。在他的印象中,周圍彼時做電商的不足10家,“快遞只在下午2點才發車,而且只有一趟,錯過只能等第二天”。
第二年,“拼多多的單量很快起來了,我們必須在快遞上加一些成本,每天可以順利發貨,才敢每天接這么多單”。于是,祝新智和當地快遞公司達成合作。又一年后,憑借在電商運營及荔枝物流、包裝上積累的經驗,祝新智將貨源范圍拓展到了廣東之外的海南。海南荔枝成熟時間更早,他的店鋪可以在4月份就開始發貨,聚集人氣,搶占流量,等到茂名荔枝成熟時,店鋪也到了“人氣正旺”的階段。
△工人在打包荔枝準備發貨。祝新智|攝
2021年,祝新智的拼多多店鋪迎來了荔枝銷售大年,日訂單量預售最高時曾達到8萬單,日發貨量有2萬單。在與平臺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祝新智越來越在意客戶的評價與滿意度。“把家鄉的荔枝賣好不僅意味著要賣出去,還要讓消費者吃得好,如此才有回頭客,才有打造產地品牌的底氣。”
拼多多平臺數據顯示,去年,茂名原產地直發的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其中,荔枝、番薯、辣椒、李子占了大頭。而今年,盡管荔枝產量下降,拼多多平臺的荔枝銷量依然同比增長20%左右。
祝新智的電商經歷,是茂名荔枝電商發展的一個小注解。在5月22日的開幕式上,茂名市委常委、副市長朱海龍講話提及:“我們與物流公司同題共答,合理解決寄遞難題。通過優化物流快遞服務降費提效,打通茂名荔枝遞送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助力茂名荔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目前茂名已建成1900多個村級電商服務站,依托良好的物流基礎,做好荔枝從采摘、預冷、分揀、包裝到發貨、派送一條龍服務。我們目前已經能夠實現24小時內送達全國的主要城市,72小時送達中東和歐洲的市場。去年荔枝企業的寄遞費用最高降幅達到了29.1%,我們把更多的收益留給了農民。”朱海龍表示。
打磨供應鏈提升標準化
為讓更多人了解、喜愛荔枝這種嶺南佳果,荔枝電商消費節期間,拼多多還聯合平臺商家推出專場直播活動。“為什么這種荔枝叫妃子笑呢,因為表皮夾在青色中間的一抹紅,就像一個很甜的微笑。”5月22日上午,茂名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土顯做客拼多多直播間,一邊講解,一邊鼓勵網友拼單。
參與直播的商家黃其超表示,直播持續了三天,每次兩個小時,平均觀看人數3萬人,發貨量比平時多20%左右。
△荔枝電商消費節開幕當天,茂名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土顯走進拼多多直播間。周逸帆|攝
2019年,黃其超曾在西安街頭做過市場調研,詢問來往路人是否吃過或想吃荔枝。隨機發放的2000份問卷中,一半以上的回答都是否定。于是,他離開西安回到了茂名。
2022年,黃其超決定將重心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去年10月在拼多多開了兩家店鋪,今年才開始銷售荔枝。據線上店鋪負責人王培軍披露,目前,其荔枝線上交易額占比60%,而拼多多平臺的銷售額又占線上的一半左右。
黃其超想用工業化的思維做農業,將產品流程標準化。“荔枝從枝頭到消費者手中需要經歷清洗、殺菌、分揀、預冷、打包等一系列環節,我們要保證每一環的技術和效果都足夠穩定后再運用到生產,實現標準化。”
黃其超也有過失敗的經歷。比如,在將荔枝倒進清洗池的環節,為給工人減負,他嘗試利用水壓或通過機器人翻轉180度,但嬌嫩的荔枝禁不住“折騰”。
不過,這并不影響黃其超探索工業化的決心。他將工廠建在馬路邊,方便貨車將荔枝拉到工廠后進行處理。這個工廠有一千多平方米,有用來清洗、殺菌、篩選的機器——在這一步,黃其超已經流程化了。
5月21日下午,有兩輛車從果園拉來剛剛采摘的新鮮荔枝。工人忙著將荔枝一筐筐倒進清洗池。一顆顆荔枝在清洗過后,被運往下一個流程——殺菌,然后送上傳輸帶進行分揀。這套分揀流程有6條傳輸帶,分揀的峰值速度是每小時5噸。
分揀是黃其超最滿意的部分。他選擇用AI視覺技術來判斷荔枝的外觀好壞,用三組鏡頭,360度拍攝18張照片,和數據庫里的荔枝圖片對比,篩選果子是否有壞果、裂果。如果過關,便進入下一個區分果徑的環節,否則進入另外的淘汰通道。
“經過采摘環節的最初篩選,再通過AI技術分辨質量,是我們農產品商品化的重要一步。后臺的算法也可以通過圖像識別不斷學習,更新數據,提高精準度。”黃其超說。
△黃其超已實現運用AI視覺技術篩選荔枝。劉浩|攝
在區分果徑環節,工作人員設置了直徑22mm、15—22mm、15mm三種標準,不同大小的果子進入不同的通道,最后落入不同的筐內。
預冷環節,黃其超在冷庫里使用壓差預冷的方式。冷庫里有多條通風管道,用壓差保持風力循環來降溫。為了避免干燥,冷庫濕度保持在90%以上,每次五度逐級降溫,一個半小時便可以降至4℃—5℃保鮮,比一般的降溫方法提速四個多小時。
這一系列流程之后,荔枝將被順豐冷鏈發往全國各地。僅拼多多平臺,每天的發貨量便有三千多單。今年,為了讓更多人吃到荔枝,黃其超還把分倉開到了遼寧沈陽,“東北的消費者下單后有的甚至可以當天送達”。
2024年,廣東持續高質量推進“百千萬工程”,而工程的主陣地在于縣。公開數據顯示,廣東57個縣(市),80%都屬于農產品主產區或生態功能區。因此,做好“土特產”文章至關重要。
拼多多從農業起家,此前曾多次深入廣東各個荔枝產區,通過助農直播、流量扶持等方式,助力當地的拳頭產品出村進城。而茂名荔枝是拼多多培訓新農人、助推“數商興農”的著力點之一。此前,拼多多還受邀參加茂名當地舉辦的“柏橋講堂”十萬電商大培訓(荔枝專場培訓班),對縣城村鎮干部和電商從業人員進行電商運營培訓。
目前正值電商行業上半年最大的大促活動618期間,廣東的品質荔枝作為主要應季水果將持續登陸拼多多大促會場,借助百億補貼、秒殺、萬人團等流量引擎,加速上行,實“荔”出圈。“未來,我們將持續通過資源傾斜、供應鏈優化等舉措,加速粵貨出村進城,推動廣東農特產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發展。”拼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