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成為全球“增綠”主力軍。什么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在經濟發展和環境可持續性之間找到平衡,是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是身體力行地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五位長期居住在中國的外籍友人,見證了中國在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決心和成就。他們的故事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綠色、低碳、可持續的中國。
來自荷蘭的尼可在江蘇鹽城工作生活了十多年。作為一名郁金香專家,他帶動周圍農民一起加入種植行業,給周邊帶來了更多商機,“我熱愛這份工作,它讓我和身邊的人生活越過越好。我更愛這里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這里的人們一直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何諾來自法國,是蘇州昆山的第一位“外籍河長”,巡河已經成了他的生活習慣。如今的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何諾明顯感覺到,中國的空氣越來越清新,水質越來越好,綠化也更多了。
美國人伊莎貝爾在中國創立了一家專注于可持續發展的咨詢公司。在中國的12年,她感受到中國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我真誠地希望更多人能夠為保護地球而努力,也希望自己的公司能成為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可持續供應鏈的橋梁,攜手推動可持續發展。”
二十多年來,安德昂一直專注于軌道交通前沿技術的研發。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軌道交通越來越受到重視,安德昂從法國來到南京,并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這里不僅營商環境好,生態環境也很怡人。我有一個愿景,那就是以高科技助力軌道交通,讓所有人的出行更加綠色、安全、便捷。”
自稱環保“清道夫”的唐立,來自澳大利亞,在中國成立了一家致力于提供水環境及數字化相關技術開發的公司。“我希望通過自己開發的技術,解決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相關難題,從而減少全球的碳排放,真誠地希望能與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環境科學家和工程師們一起,還地球綠水青山。”唐立說。
大自然不以國界劃分,保護環境需要各國民眾加強合作、共同努力。五位外籍友人感受到了可持續發展的蓬勃生機,也看到了一個可共享的綠色未來。他們選擇留在中國,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獻出自己的力量。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龍秋利 王衛/文 王雨/設計
指導 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
出品 中共江蘇省委網信辦
制作 現代快報+
特別支持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