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讓產業減碳、為發展增綠,“一江清水萬重山”的常州范式

孟夏時節,萬物并秀。

今年5月,“一江清水萬重山”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人民網、央廣網、澎湃新聞、新華日報等10余家中央、省市重點媒體的20余名記者組成采訪調研團,實地探訪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以點帶線、以線成面,全方位展現長江蝶變。


5月28日,采訪調研團走進常州。長江常州段,常泰長江大橋主航道橋合龍段鋼桁梁正在進行吊裝,預計6月上旬合龍,明年上半年通車。江畔,青草茵茵,蘆葦搖曳。

數年前,這里還是另一幅光景:化工企業林立、捕魚船扎堆、煙囪高聳入云,不少企業距離江岸線不足1公里,居民飽受污染之苦。

改變肉眼可見。

從過去的工廠林立、異味撲鼻,到現如今的水清岸綠、天朗氣清,長江常州段沿岸實現了華麗轉身,“工業銹帶”蝶變為生態秀帶。

長江邊的變化,是常州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聚焦生態保護、推動產業轉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常州以“綠”為筆,書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高分答卷。

還江至清

2016年1月,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實現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成為沿江省市的戰略共識。

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常州怎么打?常州用實際行動給出答案:

治頑瘴痼疾、除長江之“痛”。

常州精準對標對表中央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決策部署的各項要求,開啟了“鐵腕治江”模式。騰退、整治、修復……常州劍指轉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落后產能,謀新求變。

破頑疾,需下猛藥。

常州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出臺《關于促進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發展的決定》。為根治化工圍江頑疾,常州不再新批不符合園區產業鏈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化工項目,對沿江1公里范圍內的化工企業全面實施關停并轉拆,346國道以北的化工企業,2020年被停產減量一半以上……在“長江大保護”的總體戰略下,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3年關停45家化工企業。

3年蝶變,破繭新生。

2022年5月,江蘇常州亞邦化學有限公司生產設備被拆除,標志著常州沿江一公里低質低效化工生產企業徹底清零。2023年,常州破解“化工圍江”入選中華環保聯合會2023年減污降碳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常州用實際行動,守住了產業發展的生態“底線”。

“在沿江生態復綠方面,我們聚焦生態復綠和濕地系統的建設,累計完成生態復綠3600畝。”常州國家高新區長江大保護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員巢飛介紹,目前,常州生態岸線占比高達80.6%,位列全省第一。

逐綠而行、向綠而興。在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原址,新建了長江大保護展示館。館內,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數據,無不記錄著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綠色蝶變。

騰籠換綠

低質低效產業,往往高污染高收益并存。清退之后,產業經濟發展如何覓得新路?

常州的答案是:騰籠換鳥,寧缺毋濫。

以常隆化工為例。常隆化工是常州沿江拆除的第一家化工生產企業。在常州開啟“鐵腕治江”模式后,常隆化工擯棄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效發展方式,轉而瞄準半導體材料、電子化學品等高端材料項目,優化產業結構、謀求產業轉型。

讓產業“減碳”、為發展“增綠”,成為這座城市的政企共識。

為了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常州編制實施《化工園區轉型發展規劃》,在做好“企業騰退、低端產能”減法的同時,做好“高端產業、綠色產業”的加法,明確“新材料、新醫藥”兩條主線,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重點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創新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與此同時,新引進產業的環保準入門檻也顯著提高。作為常州唯一的臨江板塊,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在長江大保護工作開始后,開始明確升級新招引項目的準入標準:

新進項目,要從產業政策的相符性、工藝裝備的先進性、安全環保的友好性、能源資源的節約性以及未來的可持續性等6個維度進行項目評估,審核從嚴、準入從嚴。

“減”,換來了“增”的空間。28日上午,采訪團來到長江大保護展示館。展板一側,一張曲線圖吸引了采訪團的注意:

一邊是代表綠化面積、空氣優良天數、水質達標率等指標的曲線一路上揚;另一邊是代表畝均稅收的曲線從2019年的11.1萬元上升至2021年的20.1萬元,幾乎翻了一番。

昔日化工企業的騰退轉型,為沿江區域高質量發展騰出了新的空間。“在大力度推進長江大保護和化工企業拆遷騰退的基礎下,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的各項經濟指標不降反升。”巢飛說。

如今,江堤北望,潮平岸闊。長江常州段,一幅天更藍、水更清、產業更新的畫卷正徐徐鋪開。

秀外慧中

2023年,常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6.4億元,突破萬億大關。綠色低碳的“萬億之城”、只此青綠的“萬億之城”、新意盎然的“萬億之城”成為美麗常州新標志。

美麗常州,秀外慧中。如果說“顏值高”是常州逐綠逐新的外在顯現,那么“產業新”就是常州的綠色發展內核。

著眼當下,常州新能源產業朝氣蓬勃,新能源之都的城市名片不斷擦亮。

上至光伏、變壓器,下至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常州已構建起“發、儲、送、用、網”產業閉環。2023年,常州新能源領域產值超7680億元,產業集聚度全國前4,投資熱度全國第1;新能源整車產量68萬輛,占全省產量70%、全國7%。

除了像整車制造這樣新能源產業“皇冠上的明珠”,常州新能源產業集群的其他部分也都非常能打。

就拿光伏產業來說,常州不僅有像天合光能、億晶光電這樣的光伏巨頭,還集齊了亞瑪頓、裕興薄膜、回天新材等鏈上企業,涵蓋除硅料外的所有生產制造環節。產業的高度集聚,為常州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布局未來,常州以超前眼光,全速“搶跑”合成生物新賽道,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2023年10月至11月,常州三大合成生物產業園相繼亮相,匯聚一眾頂尖科研力量:

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由常州市政府、常州高新區管委會及南京師范大學合作共建,金壇合成生物產業園以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為主要研發平臺,西太湖合成生物創新產業園則落地“兩湖”創新區,集聚普羅吉醫藥、智態生創等一批重點合成生物產業化項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2023年8月以來,常州成立合成生物創新發展專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力打造合成生物產業引領區域發展的新引擎。2023年11月1日,常州出臺“合成生物十條”,成為江蘇省第一個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發布促進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措施的城市。

“常州有著深厚的制造業基礎,產業配套齊全,為合成生物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林軍表示,后續研究院將立足常州本土制造優勢,打通合成生物學走向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常州打造國內知名、長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港”。

敢于嘗試、敢為人先。十余年前,常州的高瞻遠矚為新能源產業的騰飛種下一顆種子,成就了如今馳名全省、享譽全國的新能源之都;當下,常州對以合成生物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正是悉心灌溉、布局未來的嶄新嘗試。

無論是破除“化工圍江”的勇氣,還是“騰籠換綠”的智慧,亦或者是“秀外慧中”的強大底氣,背后所展現的,都是常州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定決心和現實探索。

以綠色為墨、以創新為筆,常州正書寫著嶄新的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答卷。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