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現代經濟運行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內生血脈。近年來,江蘇徐州不斷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加大對特色優勢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為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創造條件、提供支持,有力助推在徐企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維航精儀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數字化智能制造裝備為核心、專門研發生產衛星通信設備和波導零部件的高新技術企業。走進公司位于沛縣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生產車間,只見兩臺五軸加工設備正在高速運轉,經過切、削、磨、鉆等工序,一個設計精密的元件成功“出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兩臺五軸加工設備能夠順利引進,得益于公司申請的1000多萬元資金授信得到了銀行方面的批準支持。
江蘇維航精儀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樸介紹,“因為我們去年的業務量猛增,我們就急需一些高端的設備,去年我們也引進了幾臺進口的五軸加工中心,它一次性能加工5個面,保證垂直度平行度這一點是非常高的。這個設備的價格在六七百萬的樣子。”
中國建設銀行沛縣支行行長辛自強表示,“我們根據沛縣技術型企業或者專精特新企業,進行深度地挖掘,逐戶走訪。根據每個客戶的需求,我們量身定制一些金融服務的一些方案。”
金融機構給予的真金白銀的助力,是企業提質發展最直接的動力。2024年以來,徐州各家銀行機構通過擴大小微企業授信覆蓋面、放寬貸款條件等方式,為實體經濟企業發展提供更多長期、低成本的貸款資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人民幣制造業貸款余額1043.83億元,同比增長24.49%,連續19個月保持20%以上增速。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76.68億元,同比增長34.07%。
產業需求在哪里,金融的“活水”就要流向哪里。本月中旬,一場特別的洽談會在邳州市舉行。參與洽談的雙方是5家企業和多家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
徐州博康信息化學品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趙永表示,“我們新建二期廠房和光刻實驗室擬融資六個億,融資需要是作為股權融資,去掉我們自有資金,基本上按照30%配比,剩下的70%的額度需要銀行來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洽談會上,5家企業分別闡述了自身的融資需求,各金融機構在聆聽后也詳細介紹了各自的信貸產品。
工商銀行徐州分行表示,“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兩個板塊,是我們工行重點和積極支持的方向,剛才我們企業家提出來的基本是流動資金需求,會后我們邳州工行可以和5家企業一一對接,博康信息我們已經有授信了,做好后續的一些服務。”
國泰君安也表示,“新的國九條旨在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功能性作用,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證監會會同各方圍繞資產端融資端交易端形成了“1+N”的政策體系。”
今年以來,徐州持續聚焦創新融資服務方式,通過政府搭臺、銀企對接、政策引導、市場運作,有效助推金融機構為全市“343”產業集群、“5+X”未來產業注入金融血液、提供金融動力,為全市實體經濟穩步復蘇、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認真排查摸清融資底數。各縣(市、區)地方金融管理部門積極行動,對省、市重大產業項目“343”產業集群企業、“5+X”未來產業企業逐家進行摸排,共梳理出232家項目(企業)融資需求412.46億元。同時,建立了企業融資需求動態摸排機制,全面掌握轄內項目(企業)融資現狀、融資需求和制約因素,為精準匹配資金需求奠定基礎。
二是組建團隊提供精準服務。全面統籌徐州金融資源,組建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融資擔保和各類交易所在內的金融服務團隊。對前期摸排中所了解重大項目及重點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一企一策”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及產業取得更快發展。
三是努力撮合賦能實體發展。分縣(市、區)舉辦“政金企”對接會,搭建融資對接平臺,通過企業宣介、發布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及時響應、講解特色金融產品,積極撮合融資雙方開展合作。
目前,徐州市已經開展了7場金融支持重大項目建設縣區行活動,共達成融資意向66.42億元。同時,徐州市還建立了企業融資需求動態摸排機制,全面掌握轄內項目和企業融資現狀、融資需求和制約因素,為精準匹配資金需求奠定基礎。
“我們將全面統籌全市的金融資源,組建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融資擔保和各類交易所在內的金融服務團隊。”徐州市政府辦公室銀行保險處處長聶磊表示,“對前期摸排中所了解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堵點和難點問題,實施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設計一些個性化的金融產品、提供一些個性化的金融方案,‘一企一策’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全力滿足項目和企業一些個性化融資需求,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
來源:無線徐州綜合
徐州廣電記者:戚藝 孫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