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吸引更多“00后”加入養老行業,南京高校率先探索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潘隆晟一天也沒閑著。

作為學校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本學期初,潘隆晟就開始了為期16周的專業見習,前8周在江蘇省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老年病科等科室輪轉,后8周在一家養老機構見習。見習期間剛好碰上端午節,潘隆晟幫忙策劃了一場做香囊的活動,受到老年朋友的一致好評。

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創辦于2020年,首批于2021年招收了37名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方向的學生,潘隆晟便是其中之一。

養老服務行業來了高學歷的年輕人,讓服務不僅僅只停留在日常照護上,而是朝著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等職業教育院校已開設了相關專業,向養老服務業輸送了一批穩定的、專業素質過硬的精兵強將。

如何培養出更多高層次、高質量、高素質的養老服務人才?作為成立全國首家本科起點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的“雙一流”高校,南京中醫藥大學依托與民政廳合作共建平臺、民政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部省加強養老服務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項目,在全國率先構建本-碩-博一體化的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率先構筑“學院-產業學院-研究院”三位一體的高層次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平臺,致力于打造南京中醫藥大學特色、江蘇品牌、全國領先的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助力更多老年人過上幸福晚年。

應對養老服務精細化、專業化,課程設置更豐富更多元

一學期下來,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大二學生洪圳鍇和章歌在中醫學方面的知識儲備又更豐富了。先把理論知識基礎打牢,再到養生教研室進行針灸、拔罐、體質辨識等技術的實操,在黃瑩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他們理論與實操相結合學習了《中醫養生學》這門課。

翻開養老服務管理專業學生的課程表,豐富多樣的課程讓人眼前一亮。依托學校中醫學特色背景,他們既開設了《中醫養生學》《中醫學概論》等醫學相關課程,也涵蓋《老年健康管理》《老年康復學》《老年護理學》《養老機構運營管理》等課程,并且《統計學》《統計軟件應用》也榜上有名。

“隨著養老服務精細化、專業化程度與日俱增,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日益豐富多元。我們的專業課程細分為7個模塊,除了通識教育、公共管理、醫學課程、養老管理、養老服務等,還有統計分析與研究技能、融合創新課程等,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經過精心設計,目的在于培養高層次復合型的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王明強介紹,養老服務業需要三類人才:技能型、專業技術型以及經營管理型人才。

“技能型人才以養老護理員為重點,為老年人提供精細的生活照護,專業技術型人才則是可以為老年人提供社會工作、康復服務、老年營養、心理咨詢、醫療服務等方面的人才,比如用藥管理師、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康復治療師、醫務工作人員等,當然也需要養老院院長和人力資源、財務、質量等方面的管理人員。”王明強說,南京中醫藥大學致力于培養“厚知識、融人文、懂服務、精管理”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用專業化師資和課程幫助學生走上養老政策研究、養老行業規劃、養老機構運營管理、養老服務項目設計與品質控制等崗位,也可從事社會工作、康復服務、老年營養、心理咨詢、健康管理、用藥管理等專業技術工作。

為糖尿病老人定制飲食計劃;給有認知障礙的老人進行日常訓練;對老人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隨著養老服務精細化、專業化程度與日俱增,相關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越分越細。在協助老年人乘坐輪椅外出活動時,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王思思一個人獨立完成了床椅轉移、上下坡、上下臺階等動作,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我們的專業課程分得很細,光跟老年照護相關的就有三門,分別是《老年生活照護》《老年基礎照護》《老年康復照護》,每門課雖只有兩字之差,但內容各有側重。”王思思說,通過老師的課堂講授、技能演示以及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她學會了如何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護,監測生命體征、協助老年人用藥,并為他們開展功能促進和康樂活動等。

強調“實戰”能力,在養老機構與老人朝夕相伴

從正式見習至今,潘隆晟坦言雖然每天都很繁忙,但內心卻十分充盈。日常照料、基礎護理、康復訓練,涉及老年人生活以及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能,他樣樣都得精通。每天早上6點起床從仙林出發,趕在7點半前到達江蘇省中醫院,在科室開始一天的工作,熟悉了老人看病就診的全套流程后,潘隆晟又進入養老機構沉浸式體驗行政崗、護理崗、醫療崗等不同崗位的日常工作。

“每個工作崗位的活兒都很重要,但不管是養老護理員,還是走上管理層的行政人員,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發自內心的熱愛這份事業。”潘隆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養老機構根據老年人的認知層次,將他們細分為不同護理等級,進行更科學的照護。在這里,照顧好老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每逢節假日,還需要策劃組織主題活動,豐富老人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還要安撫好老人家屬的情緒,為每一位老人建立家庭溝通群,工作人員及時分享動態,讓家人安心放心。

空的飲料瓶不能裝清潔劑、打火機不能帶入養老院、午餐和晚餐的菜品不能重復……每天與老人朝夕相伴,潘隆晟摸索出經驗,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才能做好服務,想要管理好一家養老機構,需要傾聽老人、家屬以及機構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聲,這些都是他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后需要注意的細節。

面對企業對人才的“渴求”,全省首個開設健康管理專業群的高校——南城院早于2014年就開始關注,在經過3年市場調研和前期準備后,該校于2017年開設養老相關專業,目前已增加到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健康管理、營養配餐、社區管理與服務共4個專業。南城院康養工程學院副書記、副院長陸勤介紹,除了課本知識,學校特別注重在實戰中練兵。自大一起,學校就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且每學期漸次增加實訓時長和力度,如大一、大二只需跟著師傅學習,到大三就要求學生能夠頂崗實習,真正做到獨當一面。

與“老小孩”雙向治愈,“00后”讓養老事業煥發新生機

雖然才大二,但是洪圳鍇和章歌的實戰經驗也頗為豐富。早在大一暑假,他們就進入養老機構與老年朋友們朝夕相處。跟爺爺奶奶們最大的年齡跨度能達到60歲,但一進去就成為“團寵”,這是兩位00后沒想到的。

“一大早,爺爺奶奶就拉著我們跟他們一起打太極,他們就像‘老小孩’一樣,特別喜歡跟我們聊天,什么話題都能聊。”洪圳鍇和章歌深刻感覺到,一方面,年輕人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情緒價值和人文關懷,他們的加入讓老人更加有活力,另一方面,他們和老人也在雙向治愈,“爺爺奶奶每天都樂呵呵的,把我們當親人看待,還會主動分享自己的零食和水果,不吃還會生氣呢,陪伴過程中,我們感覺到被需要被認可的快樂,更加有動力去從事這一行業,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讓老人不再害怕變老,積極迎接晚年生活。”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5.4%,不久的將來,高質量、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將更加旺盛。王明強表示,目前,養老護理員的人才缺口最大,工作環境不好,薪資待遇不高,上升通道不通暢是主要原因,除了加大人才供給之外,江蘇率先發布全國首個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提高該職業的社會認同度和含金量,同時,一些養老機構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設施條件,引入更為智能化的設備,減輕養老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

2022年從南京城市職業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后,潘萱萱入職瑞芝康健鼓樓居家養老服務站點,短短2年,她已從一名基層護理員升職為站點客戶經理。

“目前,市場上具備行業宏觀視野和專業背景的復合人才很難招的到。”江蘇瑞芝康健老年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紅兵介紹,近年來隨著養老產業迅猛發展,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亟需養老產業管理人才、營銷人才、科技人才及醫療人才,“每個加入瑞芝康健的人才我們都很珍惜,針對有經驗豐富的人才,公司會對其進行1至2個月的入職培訓;如果是應屆大學生,公司會指定專人帶教,用1至2年時間幫助其成長,“因此,像潘萱萱這樣用2年時間,走上管理崗位的案例并不鮮見。”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何潔 王懷艷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