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砥中流 立潮頭】江蘇:當好科技自立自強開路先鋒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所在的省份,江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不斷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提供了堅實支撐。



江蘇臺記者黃蒙:這個像U盤大小的器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它其實是一個“人體器官芯片”。它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把人體活的細胞注入到芯片里面,培養出具有生物功能性的微縮人體器官,這種新型的生物芯片為藥物研發和精準治療提供了全新技術手段。



在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人體器官芯片”可以培育心、肝、肺、皮膚等10余種“迷你器官”,相關產品和技術已在百余家醫院和藥企應用,去年還在國內首次實現了使用人體器官芯片數據研發新藥并成功獲批。



江蘇艾瑋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陳早早告訴記者,一個芯片可以替代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實驗動物,在幾天內甚至幾個小時之內,就能夠充分地檢測出它的毒性效果或者是有效性的效果。

對于東南大學顧忠澤教授團隊來說,研究“人體器官芯片”技術用了10多年,但成功實現產業化只用了不到3年。產業化跑出“加速度”的背后,得益于江蘇一系列科技體制改革的創新舉措。在顧忠澤所在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像“人體器官芯片”這樣的重點項目每年要開展20多個。



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院長、數字醫學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顧忠澤告訴記者,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采用了撥投結合的方式,在企業成立最需要錢、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支持。這樣的體制機制,更有效地能夠扶持前沿性或者國家戰略性的技術成果轉化。



2013年,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合作機制不清、創新團隊利益不明、科研人員活力不強等問題,江蘇在全國率先開辟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應運而生,由此吹響了江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集結號。既非政府機構又非事業單位,既非高校院所也非成果轉化中心,以市場化機制靈活運作的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一頭連著科研,一頭連著市場,在新型研發機構運行、科技產業對接、提煉企業需求、提升科研人員收益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和探索,十余年來首創“項目經理”“團隊控股”“撥投結合”“合同科研”等改革舉措,累計吸引280多位領軍科學家成為“項目經理”,建設專業研究所80多家,衍生孵化1400多家科技型企業,企業技術合作合同額累計超過21億元。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羅揚說,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定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環節,圍繞企業技術“真需求”配置創新資源,推進傳統產業升級;以“團隊控股”建設市場化的專業研究所,壯大新興產業;以“撥投結合”方式實施引領性技術創新項目,培育未來產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的通道。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從縱深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到推動設區市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江蘇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持續向縱深發展。作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張家港在全國首創科技積分制度,將原本分散在發改、科技、工信等多個部門的創新資源歸并整合,根據企業的研發投入、人才項目、知識產權等逐項打分,創新成果、創新投入越多,科技積分、獎補資金也越多,進一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目前該市92%以上的專利申請及授權來自企業、95%的規上高企開展了產學研合作,100%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上高企建有研發機構。



張家港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薛奇說,面向全產業鏈發布積分榜單,推動要素供給端向“新質生產力”最迫切、最急需的領域涌動,累計賦能科技型企業超2000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針對各類創新主體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需求,推動改革從點上攻堅走向全面深化,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從頂層設計出發,江蘇先后出臺“科技創新40條”“科技改革30條”、省“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實施方案”等政策,架起科技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釋放人才創新活力,江蘇著力營造優良的創新生態:一方面通過科技“放管服”和“減負”行動,在經費、用人、項目管理中為科研人員“松綁減負”,賦予更大自主權;另一方面持續做“加法”,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和人才評價改革,打破職稱晉升“唯論文”的單項通道,讓科研人員享有更大科研成果收益權和獲得感。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江蘇持續優化科研管理和組織方式:在全國率先提出“揭榜掛帥”科技攻關方式,以“賽馬制”等新形式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企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的新機制;先后成立省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等平臺機構,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供給力度,讓更多“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強化源頭創新,江蘇全力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組建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太湖實驗室、云龍湖實驗室等一批高能級平臺,首創江蘇省實驗室聯盟,打造產業科技創新實驗室矩陣;大手筆投入基礎研究專項資金,創設“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激勵更多科研人員“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



2023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2%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9.9%,兩項指標均提前兩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標;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1萬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以上,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江蘇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丁宏說,江蘇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通過深化人才、產業、資金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使科技管理體制得到重塑,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特別是創新人才、創新主體的活力進一步得到釋放,創新源泉得到充分涌流,從而讓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集聚的“動能”,更好地轉化為提升科技能力和水平的“勢能”,為更好打造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 張心宇 張正 馮水清 龔俊杰 鄭凌 俞銘義 龐淑婕 李凱 湯琤 蘇州中心站 常州中心站 編輯/胡超)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