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萬千氣象看中國丨江蘇:“黃金水道”煥發“新”機,“黃金效益”持續釋放

長江中下游,碧波奔涌,百舸爭流。自古以來,長江便是江蘇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脈。多年來,江蘇發展之重都在沿江,如今,長江更是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紐帶,為江蘇的經濟騰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傳統產業推陳致新,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加速集聚……江蘇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日前,記者用7天時間沿江而行400多公里,感受黃金水道里澎湃而出的經濟“新”動能。

傳統產業升級煥“新”

傳統產業不等于落后產能,新質生產力要從既有產業里生發。1951年,一座制造內河船舶的船廠在北固山古甘露寺下建廠,這便是江蘇省第一家造船企業——鎮江船廠。如今,該廠也是江蘇省第一家船舶類高新技術企業。



“我們專注于特種工程船舶的研制,在特種工程船舶領域創造了‘59項中國第一’?!贝瑥S副總經理兼定額科科長呂全亮對船廠的“明星”如數家珍,多功能全回轉工作船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70%,被評為“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成為我國多功能全回轉拖船設計建造的第一品牌。

順江而下,來到江蘇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區,一排排巍峨的“鋼鐵巨獸”矗立江畔。2019年,亞洲最大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從這里駛出,標志著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疏浚重器正式投產首航。



像這樣的“大國重器”,在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還有很多。園區雖然面積不大,卻云集中遠海運、中集太平洋、振華重工等20多家全球知名海工企業,過去10年間,這里誕生了69個“世界第一”“國內首制”,先后駛出“希望六號”“天鯤號”等一大批“大國重器”,叫響了“做海工 到啟東”的產業名片。據統計,啟東海工船舶工業園2023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90億元,工業經濟約占啟東全市1/5。

近年來,園區推動船企抱團創新共御市場風浪,2022年建立海工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形成“1+3”運作模式,即以華滋科技檢測服務平臺為引領、3個檢測類服務平臺為支持,瞄準前沿技術、關鍵領域攻克難題、持續創新。如今,園區18.8公里沿江岸線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已超半數。

綠色動能澎湃向“欣”

初夏,江蘇常州的長江沿岸“新”意盎然,新動能持續澎湃。

初入常州,道路上疾駛而過的新能源汽車,分布密集的充電樁,布滿屋頂的光伏板……“新能源之都”的元素撲面而來。

布局常州長江沿岸的新能源整車企業比亞迪近幾個月產能拉滿。戴上安全帽,走進比亞迪常州基地,生產線上機器轟鳴,一排排機械手上下揮舞,自動運輸小車來回穿梭,車門、中控臺、座椅快速組裝,一輛嶄新的汽車便從機器人手中誕生……整齊劃一、自動智能的景象令人震撼。



“去年常州基地產量30萬輛,11.7萬輛常州產新能源車遠銷海外,現在基地一分鐘就有一輛新車下線?!惫ぷ魅藛T介紹。據了解,常州2023年新能源整車產量近68萬輛,占全國的7.1%。

不僅是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能源主力軍的光伏產業,也源源不斷提供著綠色動力。

以創新引領作為核心驅動力量,光伏產業領軍企業天合光能的“追光之旅”從常州出發——企業1997年在常州新北區創立,初心使命就是“用太陽能造福全人類”。

“今年4月,天合光能第26次打破光伏電池組件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的世界紀錄,其自主研發的210+N型i-TOPCon光伏組件最高輸出功率達740.6W?!碧旌瞎饽芄煞萦邢薰局砀笨偛谩⒍聲貢鴧侨鹤院赖馗嬖V記者。



截至2024年3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組件全球累計出貨量超205GW,相當于9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量,約等于在全球種了151億棵樹。

一車牽引,全“鏈”起勢。產業的高度集聚,為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據了解,預計到2025年,常州國家高新區太陽能光伏及儲能產業規模力爭突破1200億元,新能源整車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

上至光伏、變壓器,下至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新能源之都核心區”已然在常州長江沿岸形成。

數智力量引領江河之“興”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核心生產力。在揚州儀征,以算力為代表的大數據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百花齊放”的精彩蝶變,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



2020年6月,揚州(儀征)大數據產業園獲批設立。儀征搶抓新機遇,搶先布局新業態,在4平方公里園區土地上集聚了算力存儲等諸多關聯企業,創成了江蘇省大數據產業園、江蘇省數據中心產業示范基地,實現大數據產業的異軍突起。

“騰訊集團傾力打造的混元AI大模型,就落戶在我們產業園。當前,產業園實際算力能力達6200P,規劃算力超20000P、高功率機架部署量超十萬架,單位面積機架數與算力能力均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揚州(儀征)大數據產業園管理辦主任、儀征數據局黨組書記華鵬說。

競逐新賽道,發展合成生物產業,是常州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盎蛟S有一天,我們能運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在實驗室用細胞培養出豬肉和牛肉,也能用二氧化碳來合成淀粉……”南京師范大學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林軍向記者娓娓道來合成生物學的產學研優勢和充滿機遇的未來前景。

未來三年,研究院將聚焦食品保健、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信息外包服務等領域,引進產業龍頭和專精特新企業,以及重點高校創新項目,實現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企業聚集,推動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建成國內一流的合成生物技術產業聚集地。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強慧娟 王語涵 孫晟宇 孫秦旺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