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流長欲入海,浩浩蕩蕩。站在連云港港區向西眺望,萬噸巨輪接連靠泊,吊橋繁忙運轉,中歐(亞)班列呼嘯而過……每一次風帆鼓起、每一聲汽笛轟鳴、每一回車來貨去,都顯示著江蘇聯通世界的速度和決心。通江達海、內聯外暢,鑄就江蘇“逐浪開放”的內核與基因,一組數據是有力印證——今年前5個月,江蘇外貿實現進出口總值2.22萬億元,創同期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2%,增幅較全國高2.9個百分點。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江蘇人聽得親切、干得有聲響,堅持不懈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上續寫新篇。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去年7月,總書記考察江蘇,賦予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這一重大任務……殷切囑托轉化為強大動力,江蘇緊緊抓住制度型開放這一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關鍵所在,持續發揮以開放促改革的重要作用,樹標準、降成本、聚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經濟價值鏈。
樹“高”標準
驅車駛過南京江北新區星暉路,遠遠就能看到一處紅色網格交織的建筑群,這里是生物醫藥研發的“加速器”,承載著生物診斷試劑、生物治療等研發兼輕型生產類項目。幾乎每隔幾周,這里就能“長”出一種新藥。
新藥“催化劑”從何而來?改革發軔,規則、規制、管理,為創新開路,為開放加速——
由于通關難、周期長、進口慢,藥品原料曾經是影響新藥研發進度的最大變量。“與全球新藥上市拼速度,但凡一步慢,之后就會步步慢。”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進出口商務部負責人王薇,想到當時面臨的焦灼依然面露緊張,“從填報通關單到等審批結果,整個實驗室都在翹首以待,研發人員通宵達旦搶出的時間常常被耽誤在原料來的路上?!?/p>
今年1月15日,一項新制度“刷新”研發進度條:江蘇自貿區南京片區開創生物醫藥“白名單”制度,進入“白名單”的生物醫藥企業無需向海關提交材料即可辦理通關手續。藥品進口時間從8天縮短至1天,為王薇實驗室的同事們“搶”到一周“黃金時間”。
摸著石頭過河,迎著朝霞追趕。大力度改、下決心破、加速度創,江蘇自貿區憋著一股子韌性和闖勁。“‘江蘇自貿區人’都充滿不斷改革的緊迫感?!笔∽再Q辦的一位親歷者談及,始終走在開放前沿的江蘇,在申請、規劃時就明確自貿區差異化發展思路,逐步形成有特色、有聯動的新格局,因地制宜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納米技術應用等產業。截至2023年,江蘇自貿試驗區共總結形成300余項制度創新經驗案例,其中25項在國家層面復制推廣、137項在省內復制推廣。
改革的腳步拓展著機遇的疆界,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一片片改革“試驗田”育出一處處開放“新高地”——
今年4月初,全球首條綠色負碳產業鏈在連云港徐圩新區盛虹石化拔地而起。這一條“鏈”上每一刻都在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石化釋放的二氧化碳,被精準捕捉,再與氫氣相互作用,形成綠色甲醇,這股“新綠”可以用于制造鋰電池電解液溶劑、光伏膜材料。“這樣的技術每年可間接減排二氧化碳55萬噸,相當于種植3.7萬公頃森林。”盛虹石化產業集團技術中心副總經理李秀潔告訴記者,企業從2018年就開始進行“碳捕捉”的升級改造,在生產過程中耦合利用多種能源,進而實現能源結構低碳化。
綠色產業鏈背后,是新質生產力賦能。而加快揚帆出海,仍需向內破題。不久前,全球首個“碳關稅”即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試運行,江蘇以“高標準”力爭“大市場”,積極為企業謀劃“綠色賬本”。《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出臺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完成400個產品碳足跡核算工作。
從前創新產品就是突破,如今可以創立標準,主導全球行業話語權。改革大潮中的新生事物大多蘊藏著來自一線的智慧與實踐,一項標準引領,一條產業出海:徐工首次在全球范圍內確定機械產品數字化手冊構建規則,一經發布就被英國、荷蘭等國采用為國家標準,并被歐盟作為數字化文件要求的標準依據。隨著手冊質量的不斷改善,這一“標準”每年創造直接經濟效益數千萬元、間接經濟效益數十億元。
降“低”成本
在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的過程中,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愈發融為一體。如何挺進改革深水區?江蘇將落腳點放在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上,企業出海更輕快,經濟動能更澎湃。
一批二手汽車從日本大阪港發出,經連云港過境發往二連浩特口岸,一路直奔蒙古烏蘭巴托?!皬拇闲断碌窖b上火車,前后不到15分鐘?!?月21日上午,中哈物流生產操作部經理陳軍在貨輪??刻幙粗直碛嬎銜r間。這是連云港港口首次在國際過境集裝箱業務上嘗試“船車(站)直取”模式。按照這一模式,貨品過境時間從4天縮短至1天,效率提升75%,每個集裝箱可節約費用60%左右。在保障中歐班列快速通行的“接力賽”中,鐵路、海關和邊檢部門協作,實現“三步走”并“一步跨”,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
至今年6月底,累計開行突破1.6萬列!江蘇中歐(亞)班列“跑得快”的背后是體制機制的不斷破題。補強物流短板,江蘇已有5個設區市開行中歐班列的“連續班列”?!敖K最大的班列特色優勢,就是內外統籌、陸海互濟,通過連云港、南通、蘇州等節點城市,實現海運和鐵路的高效聯運,為當地產業的發展提供新通道。”省發改委“一帶一路”發展處處長成海燕說。
對標國際貿易規則,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江蘇好物”加速駛向“全球市場”,中國與世界經濟“雙向對流”——
貨都“卡”在倉庫里,分秒之間都“淌”著損失的錢。偉越電器銷售總監王松柏向如皋海關尋求幫助,關員即刻指導企業使用保稅倉儲,將產品先行出口至保稅物流中心倉庫存儲,再根據國外客戶計劃,二次出口至國外。保稅倉儲制度為江蘇制造銷全球“保”住了成本,也帶來了底氣。護航“外貿”破浪出海,江蘇省內8個綜保區拓展保稅維修業務,11個綜保區開展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出口業務,市場采購的“江蘇模式”推廣至全國6地,貨物出口168個國家和地區。
一條黃鱔,從孟加拉國“游”到江蘇人的餐桌要多久?答案是12小時。抵達省內工廠,切片、去骨、修整邊角、清洗后上漿滾油、包裝打包出貨,半天就可以進入江蘇周邊大型商超和餐飲企業。“在南京祿口空港口岸,每周約有6班次全貨機搭載生鮮產品入境,我們在全關范圍內發動干部職工組建查驗專班,所有生鮮產品落地后兩小時內進行查驗。”南京祿口機場海關動物檢疫學科帶頭人朱康說。
吸“聚”資源
開放,寓意著“出發”,也意味著“汲取”,在與全球競爭合作過程中,我們不斷求新求變,也在激勵自身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相輔相成。
“讀懂”新加坡,在學習借鑒中消化、吸收、再創造,這是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后來居上的秘訣。“在正式招商引資之前,必須將設施一步到位建設好,這讓習慣于‘邊規劃邊建設’的我們很難理解?!币晃粎⑴c工業園區籌備工作的人員回憶,當年新方提出,要讓園區具備防淹能力,按此要求,需多支出30億元。“直到1998年的那場洪水下,園區卻是汪洋中的一片綠地,園區人這才開始理解‘為什么這么做’——一步到位后,避免重復建設帶來的成本成倍增加和效益降低的惡性循環?!?/p>
30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5000余個、實際利用外資超400億美元。多年來,園區自主地、有選擇地借鑒新加坡成功經驗。24次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130多項先行先試政策,構建起“精簡、統一、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機構——這是園區的“發展底盤”。
三十而立的蘇州工業園區是江蘇改革爭先的一個縮影。我們依然走在改革的路上,學習并繼承著開放的智慧與勇氣——
當前,江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是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未來還將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為江蘇匯聚全球資金、技術和人才,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在雙向開放方面,過去江蘇開放主要是向東,以出口貿易、引進外資為主,目前正在大力推進內外聯動、東西互濟、進出口并重、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备笔¢L方偉說,江蘇對外交往活躍,與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363個友好城市,總量全國第一。
發展經濟,除卻內部對于經濟制度的改革,吸引資本進駐也是重要一環。江蘇是外商投資最密切、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全省現有4.3萬家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400家在江蘇投資,外資企業在江蘇累計設立395家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293家研發中心。
持續以改革促開放贏發展。今年1月1日,《江蘇省促進和保護外商投資條例》正式施行,這部地方性法規立足江蘇實際,專門設置章節強調優化服務,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為引進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才提供簽證、落戶、醫療、社保、稅收、住房等便利服務,讓在蘇投資的外商不“見外”。
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水平開放、共贏開放,江蘇正立足“五個開放”,不斷以更大的改革魄力匯聚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對江蘇而言,應變求變和改革創新早已成為常態。今天的江蘇,依然以改革開放激發發展活力,向“新”求變的志向更加高遠,向“新”而行的步伐更為鏗鏘。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夢然 宋曉華 林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