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增長,中國經濟韌性足。正在北京舉行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改革的“時代新篇”萬眾矚目,中國的發展也令人高度關注——在此期間,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國內生產總值(GDP)61.7萬億元,同比增長5.0%。結合二季度國內外形勢,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領先,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力量。
盡管二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實物量指標的較快增長以及制造業轉型的扎實推進,都表明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改變,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累積。這樣的穩步增長為全球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彰顯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
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中國經濟“體能”不斷優化。上半年,中國經濟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上取得了顯著進展。從“嫦娥六號”實現月背采樣返回到神舟十八號乘組兩次完成出艙活動,從首臺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氣輪機總裝下線到CR450高速動車組樣車的加緊研發,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工程創新“欣欣向榮”,不斷推動中國經濟 向更高質量發展。同時,傳統產業也在加快優化升級,新興產業更是跑出了加速度。這樣的“體能”優化,為中國經濟提供了更強的內生動力,也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場潛力穩步釋放,中國經濟“后勁”十足。得益于政策利好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地見效,中國汽車、家電等消費潛力得到了有效釋放。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實現了快速增長。此外,隨著房地產政策的調整優化,二手房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實物消費不斷擴容,服務消費穩步增長,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的市場潛力正在穩步釋放。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中國經濟的“后勁”無疑將更為充足。
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中國經濟“磁力”強勁。上半年,中國成功舉辦了多場重要活動,吸引了眾多外國政要和外商前來參會洽談合作。重量級外資在中國繼續“加倉”,顯示出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和長期看好。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測算,近幾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這樣的“磁力”,為中國經濟帶來了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也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新的動力。
挑戰與機遇并存,中國經濟底氣十足。展望“下半場”,中國經濟挑戰與機遇并存。然而,機遇大于挑戰、辦法多于困難。無論是培育壯大新動能、拓展新的增長空間,還是有效應對全球總需求仍然不足的問題,中國都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去應對。上半年打下的堅實基礎和良好的基本面,為下半年乃至全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加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中國完全有信心實現“5%左右”的全年發展預期目標。
長期向好,中國經濟未來可期。中國經濟在“上半場”展現出了穩健前行的態勢。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成、市場潛力的穩步釋放以及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的強大“磁力”,都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面對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下半場”,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去實現全年發展預期目標,保持經濟長期向好。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將繼續在全球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更多“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