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通如東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大膽創新、苦練內功、加速成長,在細分領域練就“獨門絕技”,用“硬核”產品、創新技術征服客戶,以全球布局開辟新增長曲線,為南通如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
技術品質,敲開市場“新”大門
北京時間2024年4月25日20時59分,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點火器”元件中的原材料之一精制棉,就是由位于如東的南通瑤華纖維有限公司生產。
“棉短絨是生產精制棉的原料,其雜質多、纖維一致性差,且品質不穩定、蒸漂過程降解劇烈,同一規格的產品聚合度波動范圍較大,但客戶往往要求將聚合度的誤差值控制在100厘泊以內。”公司董事長鮑愛明說,技術研發人員反復進行品質測試,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提高了精制棉纖維素的穩定性、柔韌性,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屢屢奪得先機。
要在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背后離不開一次次的產品錘煉以及堅守創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如東“小巨人”深諳此道。
一個個看似普通的閥門,一開一合間卻有很多“門道”。走進位于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的畢普帕羅洛江蘇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每條生產線都在爭分奪秒“搶進度”,訂單任務已經排到年底。銷售逆勢攀升背后,公司總經理舒雪艷給出了答案:用技術和品質搶市場。“這種裝載液體的罐式集裝箱閥件,對密封性、耐腐蝕性、抗磨損性、精密度等要求很高。”舒雪艷告訴記者,為此,企業常常要經歷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實驗攻關,嚴格按照甚至高于國際國內標準進行生產,閥件100%測試,確保其品質、性能完全達到客戶要求。
破解難題,競逐市場“新”賽道
從2004年邁進彩鋼板這個領域開始,20年來,江蘇剛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只專注做一件事——涂鍍板材的研發、生產。
“彩鋼板第一代技術鍍鋅,波蘭人發明;第二代技術鍍鋁鋅,日本人發明;第三代技術鍍鎂鋁鋅,中國人發明。”剛正薄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允華自豪地說。為了研發新一代產品,劉允華幾乎每天泡在實驗室和生產一線,與技術人員、工人師傅一起分析研究,尋找突破口。經過3年攻關,成功研發鍍鎂鋁鋅新技術,其耐腐性能是同鍍層產品的20倍,使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環保技術,填補了國內外強耐腐鍍層領域的空白,產品進入歐盟和泰國市場免征關稅,全國唯一。
“一張和普通A4紙厚度差不多的5G高頻高速覆銅板,還要和傳統覆銅板的功能、力學性能一致。”在江蘇諾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夏克強告訴記者,為了解鎖項目的“生產密碼”,企業技術團隊勇敢走出去,與蘇州大學、江蘇大學等高校院所攜手合作,設立高頻電子材料研發基地。2023年,5G高頻高速覆銅板項目的正式投產,讓企業得到了ZTE中興通訊、華為、韓國三星、美國特斯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青睞,并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像剛正薄板、諾德新材料這樣專注創新的專精特新企業,如東還有很多,涵蓋化纖新材料、新能源、安全防護、智能通訊及電網裝備、生命健康等產業領域,它們憑借創新能力和技術優勢,在發展浪潮中逆勢而上。
智慧生產,瞄準市場“新”戰法
為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化,如東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技術革新,加速智慧化轉型,在市場布局中拓展新空間、推動新發展,全球“朋友圈”持續擴大。
江東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纖全流程制造車間中控室是企業的“智慧大腦”。一塊動態大屏上,實時生產影像多角度可視,各環節生產情況以數字、二維圖形式被收集匯總于此,串聯成一張動態的“生產地圖”。
“之前,為了防止光纖在拉絲過程中出現斷纖,生產人員需要逐層逐線人工點檢,光是走樓梯就得10多公里,不僅耗時耗力,還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可追溯性。”公司設備總監朱劉盅說,2021年江東科技打造“5G+智慧光纖工廠”以來,智能巡檢替代了傳統的人工巡檢,工人可以實時監測預警預制棒標值,點檢率上升約50%,斷纖率下降約20%,漏檢率大幅降低。
除了引進智能設備,智慧化生產還體現在產品、技術的不斷創新。江蘇伊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專注高端牛仔馬靴、牛仔工裝靴的自主研發和生產,產品不僅質優、形美,而且技術含量高,出口率達90%。
“目前市場上不少企業在鞋底與鞋面拼接過程中使用膠水粘合,成本低、工藝簡單。我們采用獨特的制作工藝——固特異工藝,用線縫合替代膠水粘合,鞋靴堅固、舒適又耐穿。”公司總經理徐明拿起一雙馬靴解釋道,傳統的固特異工藝費時費力,企業發揮與南通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產學研的優勢,將手工生產線改成機械操作,在品質保證的同時提升生產效率。
圍繞重點產業鏈,如東放大財政支持效應,推動企業科技創新,暢通融資渠道,鼓勵“小巨人”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道路。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獲評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2家,為推動如東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來源:如東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