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全會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7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這一決定讓全市各界民營企業家們受到鼓舞。
中國人多地廣,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后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南京高淳的農村地區,就有一個典型的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共富帶頭人——全國人大代表、南京民營企業家邢青松。
共擔風險 農民抱團闖市場
“推銷螃蟹1.99億元,幫助社員戶均增收1.94萬元,其中合作社實現銷售收入2388.17萬元,利潤70.16萬元……”
這是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連續第16年分紅,16年分紅路,直接見證邢青松先富帶后富的創新實踐。先富之所以能夠帶動后富,首要原因就在于風險共擔。
2008年,邢青松把分散的螃蟹養殖戶組織起來,成立了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當時成員只有94名。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苗種引進、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產品收購、統一品牌銷售,青松水產專業合作社成立后,用“五個統一”降低養殖戶風險,讓蟹農輕裝上陣,并逐漸形成“市場+專業社+基地+農戶”的農業專業化經營運作模式。
2010年5月,邢青松又牽頭成立了江蘇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橫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泰州5個市,涉及23個水產專業合作社等成員單位,成為全省第一個跨區域水產合作聯社。
共享實惠 農民在合作中受益
邢青松的質量意識和品牌理念則為蟹農提供了增收保障,并真正帶領蟹農將螃蟹產業做大做強,產業附加值也逐年提高。
2002年,邢青松將“固城湖邢青松”6個字用激光刻到螃蟹背上,作為防偽標記,后來又注冊了青松商標,帶領蟹農走上了品牌營銷之路。此外,在邢青松的帶動下,蟹農們陸續建立了水產養殖物聯網控制系統、水產養殖智能監管平臺等,確保螃蟹從池塘到餐桌“全透明”,保證消費者吃到的每一只螃蟹都是正宗的固城湖螃蟹。
經過十幾年發展,目前青松水產聯社擁有專業合作社23個,社員3218戶,螃蟹養殖面積13.68萬畝,帶動螃蟹養殖、銷售等產業約10萬戶農民走上共富路。
2021年6月28日,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邢青松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并在京接受表彰。
共謀發展 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物聯網監控系統,養殖戶在手機端便可查看相關數據。
在永勝圩萬畝高效生態養殖基地,觀蟹大道兩側水杉高大挺拔,道路兩旁標準化的蟹塘里水體清澈,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個視頻監控點,可隨時監測水質溶氧、透明度、pH值等指標。
好水出好蟹。統計顯示,和普通蟹塘相比,生態基地養殖的螃蟹規格更大、產量更高,去年基地養出的螃蟹平均規格達到4兩以上,高規格螃蟹比例占到40%左右,比普通蟹塘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基地23家養殖企業畝均效益在3000元左右,比普通蟹塘增加30%。”邢青松說。
據悉,生態養殖基地建成后,土地流轉的農戶以土地租金、勞務薪金以及超產獎金等形式獲益,每畝每年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磚墻鎮3.5萬村民均能從中受益。
邢青松說:“創辦合作社、發展螃蟹養殖不僅改變了我的生活,更給鄉親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養殖螃蟹走上了致富路,我就希望把產業繼續發展好,把我們家鄉建設好。現在,我們高淳,螃蟹的深加工行業還很欠缺,我自己有想法有規劃,但是面臨的困難也有很多。另外,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我希望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好,讓孩子們愿意留在家鄉,建設家鄉,讓我們高淳越來越好,讓南京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