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江蘇揚州:精雕細琢城市“綠色”氣質 打造會呼吸的“海綿之城”

盛夏時節,在以香茗湖公園為基礎改造提升而來的揚州慈善文化園,不少市民徜徉其間,愜意地享受著水光瀲滟、綠樹成蔭、蟬鳴鳥叫、滿園飄香,一步一景皆是詩情畫意。

人們或許會注意到公園地面上多了長溝水塘、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和透水健身步道;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公園地下鋪設了雨水污水管網,“消化”了前段時間的連續暴雨降水……


揚州慈善文化園。姜傳剛 攝

作為揚州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218個示范項目之一,慈善文化園自7月4日開園以來,已成為這座宜居之城與自然相融共生的縮影之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揚州因“州界多水,水揚波”得名,自古以來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自去年入選全國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揚州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理念、探索新模式,以開放性視角和創新性思維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安全更具韌性,城市環境日益改善,城市品質更加宜居,建構人、自然、城市的“利益共同體”。

既靚化“面子”,更夯實“里子”,一幅江河安瀾、碧水清流、人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好地方”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從一條路到一座城,看揚州打造“更好呼吸”城市

住在曙光路附近的市民一定還記得多年前大雨內澇的苦惱:一場暴雨后,道路上到處積水,過往行人舉步維艱。隨著2016年曙光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這一切早已成為過去。

作為揚州首條“海綿大道”,曙光路改造提升投入使用后,立即成為主城區道路建設的樣板——不僅路面寬闊平坦,更重要的是超前一步,融入很多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和元素。在機動車道隔離綠島內開溝栽樹,溝內鋪設鵝卵石形成“旱溪”,起到蓄水作用;道路兩側建設雨水花園,涵養雨水,雨季汛期路面不再積水?!凹词褂龅蕉虝r大暴雨,隔離綠島也能處理70%的降水,滲透的雨水通過雨水花園‘收集’并凈化后,為道路綠化提供了天然的水源。”


圖片

揚州首條海綿大道。張孔生 攝


“所謂海綿道路,就是道路像海綿一樣將地面積水迅速吸收,一般具有‘蓄’(可蓄水)、‘滲’(水可滲透)、‘凈’(水能凈化)、‘滯’(能滯留雨水)、‘用’(雨水可利用)、‘排’(雨水最終可排出)六大功能。”生態科技新城相關負責人說,為了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好曙光路,他們與住建部門赴深圳、重慶等國內海綿城市建設先行城市考察學習,同時聘請國內知名專家現場指導。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曙光路“海綿大道”雨水調蓄總量達3782立方米,大大減輕了城市管網排水壓力。

民生為上,治水為要。尤其對于揚州這座與水共興的城市來說,降低城市內澇風險、建設宜居水環境、打造人水和諧的高品質體驗,更是城市建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任務。曙光路的建成,打開了揚州建設新型城市的視野——以“理水—治水—活水—融水—樂水”為路徑,系統謀劃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留住水、利用水,讓水與每一個城市細胞緊緊相擁,讓城市“會呼吸”、有韌性。


揚州海綿大道。張孔生 攝

近年來,揚州堅持“治城先治水”,自覺貫徹“海綿”理念,大力推進“清水活水、親水近水、節水護水”城市建設,從城市道路到居住小區,從校園建設到城市公園改造,從積水點整治到河道生態治理……通過頂層規劃建設管理,利用先進水生態技術,讓一系列工程項目成為一個個“海綿體”,實現降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干旱時排水、用水,為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一條路、一個片區到一座城,8年來,揚州累計投入53.5億元,完成288個海綿項目,海綿城市達標面積57.3平方公里,占建成區的30.8%;實施100多個“不淹不澇”項目,市區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6.2%。

2023年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動員大會,正式出臺實施《揚州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并成立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組,建立工作機制和工作專班,以“工匠”精神和“繡花”功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面開花、加速推進。

今年,開發路東延快速化改造工程等50個海綿城市建設項目高質量落地,按序時順利實施。到2025年底,將建成218個海綿示范項目及7個海綿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比例提高至50%,城市可滲透地面面積比例提升至45%,全面消除易澇點及黑臭水體……

在這個過程中,揚州還創新提出“系統順暢、簡約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探索出“一體化設計”“融合式施工”“嵌入式指導”建設模式。今年6月,國家三部委對揚州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績效考核評價給予肯定。

從一個“打卡點”煥新,看海綿城市創造幸福生活

行走在西區明月湖邊,荷花競相盛開。

明月湖是揚州西區最早開挖的人工湖,也是西區“清水活水”工程的重要節點,湖體北通沿山河、南連趙家溝,匯入儀揚河,串活了小流域內部水系,水域面積約16萬平方米,已成為市民休閑鍛煉和網紅“打卡”地,被譽為“西區之眼”。


俯瞰完成水生態修復治理的明月湖。孟德龍 攝

近年來,明月湖因荷花蔓延、水動力條件不足、底泥有機質高,造成水體自凈能力不足,水生態系統不健全、不穩定,水環境日趨變差。2023年底,為修復明月湖生態,揚州實施明月湖全面綜合治理工程。在精準溯源基礎上,開展湖區水環境改善和生態系統完整性修復,強化湖區內源污染削減和生物多樣性提升,恢復健康的湖泊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今年入夏前,明月湖水生態修復治理完成,成為揚州海綿城市建設的典范和樣板。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綿城市建設,不僅是修復城市水生態、改善城市水環境、提升城市水安全,更是通過一個個收放自如的“吸水海綿”,讓市民在城市中暢享田園詩意。

揚州是一座公園城市,主城區數百個公園星羅棋布,是市民運動休閑的好去處,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要設施。結合園林文化和海綿城市建設方案,揚州對部分公園進行了改造提升,揚州慈善文化園就是其中一個范例。



揚州慈善文化園內景。 姜傳剛 攝

揚州慈善文化園“前身”是香茗湖公園。在改造提升過程中,以區域“大海綿體”為定位,按照“尊重現狀、完善功能、豐富場地、突出特色”為建設原則,從功能性、適宜性、安全性出發,因地制宜在園內設置下沉式綠地、雨水滯留溝、生態駁岸等海綿設施,消納改善公園自身雨水徑流。同時全面增綠提景,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市民的體驗感和舒適度。

“該工程充分利用香茗湖公園作為片區生態核心的本底條件,以點帶面,通過完善周邊雨水管網、連通水系網絡架構、建設地表徑流通道等方式,引導周邊地塊、道路雨水進入湖體消納凈化,構建片區蓄排平衡體系,建成海綿城市西區新城示范片區。”市住建局四級調研員駱俊東說,在“海綿”一收一放間,城市回歸自然,慈善文化園也成為傳承揚州造園特色的新時代水景園。



鳥瞰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張孔生 攝

位于三灣風景區內的大運河非遺文化園,即將啟動二期項目,將打造集生態、人文、科普為一體的海綿商業示范街區。通過建設雨水街坊區、綠地緩沖區、生態攔截區、下沉綠地區和雨水濕塘區五大海綿主題區,以及滲排溝、綠地緩沖帶、生態樹池、透水鋪裝、雨水花園等海綿設施,使區域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75%,面源污染削減率達40%以上,并通過排水管網、行泄通道建設與七里河溝通,將片區排澇標準提高至30年一遇。

“揚州將以智慧化公園、綠地共享、樂享園林和海綿城市等項目建設為抓手,對現有公園進行改造提升,打造符合城市發展方向、滿足市民使用需求的空間,讓市民享受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笔凶〗ň重撠熑吮硎?。

從一幢高樓誕生,看“海綿”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

從文昌路經過,不少人都會被市民中心附近“雙塔”造型的百米高樓吸引,這就是揚州的新地標建筑——城建廣場。內行看門道,在前來考察交流的專家眼中,讓他們眼前一亮的則是城建廣場設計建造中采用的海綿城市理念和技術。

城建廣場去年建成投入使用,項目總建筑面積24.9萬平方米,具有很高的“含新量”和“涵水量”:大量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工程中,同時疊加“海綿功能”,讓建筑成為新型城市建設的樣板。

揚州建工控股集團負責人介紹,工程在建設中融入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理念,在廣場綠化中設置下凹綠地、生態蓄水長溝、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等,將功能性與美觀性相統一。



揚州的新地標建筑——城建廣場。張孔生攝

“海綿城市建設無處不在,它可以是一條蜿蜒的河溪、一段‘吸水’的路面、一方下沉的廣場、一處下凹的綠地、一條植草的溝渠、一塊綠色的屋頂……要建設好新型城市,就必須站在科技的前沿,采用數字技術、科技手段和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睋P州建工控股集團負責人表示。

海綿城市是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影響。

看得見的,是一處處城市新地標;感知到的,是一場融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打造海綿城市建設“揚州樣板”的生動實踐。

當前,揚州正聚焦系統全域,立足空間、領域、路徑貫通,全力構建海綿城市建設格局體系;組織實施海綿型城市水系、公園綠地、道路廣場、建筑小區“四大系統”建設;結合幸福河湖建設、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城市生命線建設工程、綠楊城郭新揚州行動,以緩解城市內澇為重點,統籌推進城市水環境改善、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生態功能修復改善等工作;新城要高標準推進海綿型建筑小區、道路廣場和公園綠地建設,盡可能保留足夠的生態空間;老城要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統籌實施水環境綜合整治、老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口袋公園改造提升工程;古城要采用“微更新”方式有計劃改造現有道路、房屋、管網,積極探索歷史風貌與現代海綿要素深度融合路徑……

“海綿城市是一個新的理念,是一種新質生產力?!弊〗ú砍墙ㄋ驹彼鹃L、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會長章林偉在揚州授課時曾表示。

隨著“三年行動”實施,《揚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進入立法程序,“好地方”揚州將被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

記者 吳生鋒 姜傳剛 張孔生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