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萎靡、內外需不足等嚴峻形勢,江蘇各地、各部門與企業一道,積極應對風險挑戰,主動進行供給側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更多的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提高“江蘇制造”競爭力。上半年,全省工業繼續保持去年以來增長勢頭,實現較快增長,對全省經濟增長支撐作用凸顯。
【錨定新質生產力 新興動能加速成長】
統計顯示,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高于去年同期0.3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綜合貨運量分別增長7.6%、6.1%,印證了當前工業增長態勢。從工業門類看,采礦業、制造業和電氣水生產供應分別增長20.1%、8.2%、13.7%;從經濟類型看,國有、股份制、民營分別增長7.7%、9.4%、10.1%;從行業看,40個行業大類有33個增長。13個設區市均保持正增長。
裝備制造業是江蘇優勢產業,上半年同比增長9.1%,對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56.2%。今年以來,江蘇持續錨定新質生產力,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省級試點,推進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設立500億元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組建首批14支506億元產業專項基金。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模工業比重達41.3%、50.6%,均較一季度提升0.4個百分點,工業高質量發展、結構升級步伐穩健。
【數字化轉型 再創“江蘇制造”新優勢】
除了在新興產業不斷發力,江蘇還以數字化作為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增量。在國家首批5G工廠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生產線的投用,讓中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點點一致、段段一致、批批一致,實現了生產效率20%以上的提高,能耗降低10%以上。
康緣藥業副總經理潘宇說:“我們構建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模式,集合智能制造新技術手段,保證產品質量均一穩定。”
上半年,全省新增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89家,發布全國首個算力基礎設施規劃,籌備組建省大數據集團。全省兩化融合水平繼續保持全國第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全國第一。“江蘇制造”以更優的質量、更高的效益、更低的成本形成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