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060個”是今年江蘇省政府確定的民生實事之一。今年以來,江蘇推動打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版”,堅持“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一體化推進,上半年,全省共1081個小區開工改造,開工率為102%,位居全國第一,惠及居民約27.7萬戶。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苯衲?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語重心長地說,“黨中央很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舊小區改造好”。
老舊小區改造事關社區民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錫高質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以“小切口”解決“大民生”,讓“老”居民過上“新”生活;淮安為“老小區”安裝的智能化系統,給居民生活帶來便利。江蘇各地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僅是圍繞建筑外立面、樓道、道路等進行“煥新”,工程實施者們還化身“空間整理大師”,通過對小區空間的大挖潛、大整理,補齊服務居民的短板,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讓宜居感倍增。從“行路難”到“走得好”,從“老舊破”到“新綠美”,從“邊角地”到“小游園”……外增“顏值”、內練“氣質”,環境不斷提升,美麗抬眼可見,老小區開始“逆生長”,也讓群眾幸福感實現“原地升級”。
老舊小區改造事關千家萬戶,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居民最清楚。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關鍵是“改”到群眾心坎上。2023年,江蘇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無障礙環境建設、完整社區建設等經驗做法在全國被推廣20多次。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在保留歷史記憶和特色風貌中,又融合了現代元素,在改造特色化、治理智能化、物業專業化等方面下功夫,老舊小巷子不僅有“老味道”,更能有新環境,賦予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新舊交融中,奏響老舊小區“蝶變曲”。
老舊小區改造順應了群眾呼聲,也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老小區改造開工率越高,惠及居民越多,就越能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增強廣大居民的主人翁責任感,從整體上進一步激活發展活力。當此之際,更要下足“繡花針功夫”,用耐心和細致,既做精“面子”,又備足“里子”,把老舊小區改造的情懷見于細微。
城市的品格和氣質,不光看高樓大廈,更藏在背街小巷“角角落落”里。一個公園,一條道路、一個小區,都能讓人們在“微細胞”里觸摸一座城市的溫度?!懊孀印毙拢案摹背鲂骂佒担弧袄镒印睂崳霸臁备Gf家,我們以實干實績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共同邁向中國式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