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兩湖”,潮涌金壇,“兩湖”為緯,科創為經,位于長蕩湖西岸的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堅持“科創田園、夢里水鄉”的發展定位,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乘勢而上,一個嶄新的“夢里水鄉”正“氣象萬千”。
位于長蕩湖西岸的金壇區指前鎮
聚焦生態環境治理,“千萬工程”實現“萬千美麗”
“千萬工程”源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厚農民情結和真摯為民情懷,太湖治理是總書記念茲在茲、反復強調的“國之大者”。
長蕩湖是指前人民的母親湖,也是太湖上游重要“前置庫”和“凈化池”。近年來金壇區投入上百億元,對長蕩湖實施網圍拆除、湖底清淤、退圩還湖等生態治理,長蕩湖創成國家濕地公園。指前鎮建成8.3公里環湖公路。流水潺潺、魚翔淺底是生態最美好的寫照,今年太湖連續第16年安全度夏、水質藻情創16年來最好水平。
2018年,長蕩湖創成國家濕地公園
走進環湖路旁的清水瀆村,鎮村共投入900余萬元打造成集小橋流水休憩區、公共菜園和休閑廣場于一體的湖畔水美村莊。指前鎮實現污水雨水排口采樣和管網排查全覆蓋,15家涉磷、印染企業完成“一企一策”改造,所有入湖港口完成整治,精心打造長蕩湖環湖路沿岸風光線,愜意的田園生活展現在眼前。
指前鎮“白石港”等入湖港口完成生態環境整治
聚焦特色產業發展,“千萬工程”實現“萬千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千萬工程”中我們不僅創建“美麗”,更要經營“美麗”;不僅打造景觀,更要打造產業,從而集聚人氣,形成良性循環。
長蕩湖邊金壇三星村遺址出土的谷物炭化物,證明我們的祖先6000多年前就在此耕稻、漁獵。1915年,指前標糯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長蕩湖湖水灌溉和指前特有的“黑黏土”為種植“指前標米”提供特定生態環境,造就“指前標米”香、軟、糯的品質特征。
1915年,指前標糯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作為知名的“味稻小鎮”,指前鎮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糧食安全生產新實踐。近年來,指前鎮作為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水稻生產核心區,與南農大等高校合作,組建產業研究院等農業科創中心,在建春村打造550畝水稻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開辟新品種示范、百畝高產示范等7大功能區,在精準種植、智能農機領域開展技術攻關。2023年,由華大工程生物學長蕩湖研究所試驗種植的多年生水稻突破傳統水稻耕作方式,在江蘇第一次喜獲豐收,將“1種N收”的夢想變為現實。
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水稻生產區
圍繞生物種業、智能裝備、精深加工等,全鎮加快引育了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并主動對標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抓好農業科技人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為糧食安全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更快在農業新質生產力打造上形成“指前經驗”。
聚焦數智賦能,“千萬工程”實現“萬千成色”
隨著“千萬工程”成為全國各地鄉村建設樣板,“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為數智賦能鄉村建設明確了發展方向與重點路徑。
眼下正是夏種、夏管的關鍵期,在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數字化、智能化農業生產場景隨處可見:指前鎮建春村稻麥科技示范中心,依托智慧化監測控制系統,實現了田間遠程管護;薛埠鎮茅山茶海內,蟲情測報、智能灌溉、墑情監測等“茶科技”廣泛應用……田疇沃野活力涌動,呈現農業現代化新圖景。
指前鎮是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建設核心區
2019年,金壇區萬畝集中連片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凈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在指前鎮啟動,投資5億元的智能化漁場作為全省重大項目,一期1100畝建成投產,實現全程質量可追溯和智能化養殖的“機器換人”。自主品牌“長蕩湖1號”河蟹新品種選育示范及推廣面積達4000畝。作為現代漁業示范樣板,金壇智能化漁場實現年產優質蟹種1000萬只、高品質大閘蟹100噸。
金壇智能化漁場
“數智大腦”守護鄉村,讓農業產業、農村建設更有“范兒”。面對未來,在數智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常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持續將數字技術與農業鄉村發展各領域深度融合,加大鄉村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強數字經濟配套設施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二十年來,“千萬工程”在浙江省充分釋放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全國鄉村發展進步匯聚了堅實底氣。指前鎮充分發揮“國字號”平臺優勢,堅持工業化理念、園區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加強產業項目策劃推介,培育本土農業龍頭企業;加快集聚農業創新資源,強化農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檔升級。(蔣建君 丁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