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之濱,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和“長江經濟帶”南翼的寧波舟山港,在泊碼頭的巨輪一字排開,貨物裝卸一刻不停。超大型集裝箱船舶“THALASSA NIKI(海成)”輪在寧波引航站站長、正高級引航員鮑馮軍的指揮下,安全靠泊寧波舟山港。“Finish with the engine!”對著對講機下完最后一個指令,鮑馮軍笑著與船長握了握手,眼神中透露出完成使命后的欣慰與自豪。
從昔日默默無聞的內河小港到如今揚名世界的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發展離不開其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引航員們,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到港巨輪指引方向,守護著港口的安全與繁榮,鮑馮軍正是寧波舟山港發展歷程中眾多引航員的縮影。
迎著黑夜或伴著晨光,在顛簸洶涌的海浪中沿著十幾米高的引航軟梯攀登上船,根據不斷變化的氣象、水文條件及航道、船舶狀況,指揮船舶安全進出港口,這就是引航員鮑馮軍的工作日常。1992年,從上海海運學院航海專業畢業的鮑馮軍通過層層選拔來到了寧波引航站,自此便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于航海專業的學生來說,引航員是一個非常有榮譽感和成就感的職業。”鮑馮軍告訴記者,外籍船舶進入我國港口,都需要實行強制引航。引航員代表國家行使引航主權,利用專業技術為被引船舶進出港口保駕護航,被稱為“水上國門形象第一人”。
榮譽背后是巨大的責任,引航員必須掌握非常高超的船舶操縱技術保障船舶安全,對專業素養要求極高。“一個合格的引航員要有科學家的頭腦、指揮家的決斷、外交家的風度、運動員的體魄。”鮑馮軍這樣形象地介紹了引航員,除了熟悉港口條件、水文氣象、船舶設備、操縱駕駛等狀況,引航員還要精通英語表達、外交禮儀等多項技能。
引航員,被譽為“熊貓職業”,由于專業門檻高,從業人員稀少,也給這個行業披上了神秘的“面紗”。“引航員和飛行員的英文是一樣的,都叫Pilot。航空航天的很多術語,其實來自于航海。”鮑馮軍向記者科普,引航員專業性強,培養周期長,培養難度不亞于飛機機長。“為了保障港口生產,這些年我們在不斷的培養新的引航員,引航員的人數也隨之實現‘爆發式’增加。我92年入職的時候,我們的引航員只有20個左右,現在我們引航員是200個。”
引航員人數的成倍增長,源于港口飛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需求。2017年,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的大港。2023年,寧波舟山港完成年貨物吞吐量13.24億噸,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年集裝箱吞吐量3530萬標準箱,穩居世界第三。
港口發展見證飛躍與突破,隨著越來越多的巨輪選擇“光臨”寧波舟山港,給引航帶來了更“大”的挑戰。“這里的‘大’既指船舶大型化趨勢,又指到港船舶數量的不斷增加。”鮑馮軍表示,“疊加港口綜合效能不斷優化的要求,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高效安全地引領更大的船舶,這最終考驗的還是引航員的技術與能力。”
作為寧波舟山港港口發展的親歷者,鮑馮軍用了“日新月異”這四個字來形容港口巨變。“我個人覺得我們的港口非常大、非常強。‘大’體現在吞吐量世界第一上,‘強’體現在我們港口的綠色環保和智慧化進程上。”提及對寧波舟山港和引航未來發展的期待,鮑馮軍表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作為港口鏈接世界的紐帶,全體引航人將履行好“把世界引進中國,把中國引向世界”的使命,聚焦引航高質量發展,為港口“雙一流”建設貢獻引航力量。
新華報業·新江蘇記者 舒馨 吳家俊 潘書哲 毛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