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蘇州珂瑪科技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至此,蘇州境內A股上市公司達到218家,位列全國第五,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64家。
上市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催化劑,是資本流通的加速器,同時也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強大引擎。近年來,蘇州積極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構建“1030”產業體系,形成了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同時,奮力搶抓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歷史機遇,積極推動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力量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蘇州板塊”創新力持續提升
科技創新型企業往往以輕資產運行,傳統信貸模式強調抵質押物、融資門檻較高,資本市場特有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在配置直接融資、支持企業開展研發創新方面有著突出優勢。科創產業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是“蘇州板塊”不斷壯大中呈現的一大特色。
先進陶瓷材料,也稱為精密陶瓷材料,與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并列為當代“三大固體材料”。昨天上市的珂瑪科技是國內本土先進陶瓷材料及零部件的領先企業之一,此次IPO募得的資金也將投資于先進材料生產基地項目、泛半導體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精密陶瓷部件是半導體設備的關鍵部件,其研發生產直接影響半導體產業發展。”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同樣,今年以來,新上市的蘇州企業都有著布局先進產業、著力創新發展的共同特點。年初登陸上交所主板的蘇州西典新能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今年全省首家A股上市企業。其主營業務為電連接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此后上市的星德勝主要生產微特電機,產品廣泛應用于清潔電器、電動工具、園林工具等領域。微特電機行業新技術、新材料頻出,工藝水平不斷提高,正向著高轉速、無刷化、智能化、高效節能化等方向發展。企業的發展除了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更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星德勝擁有專利202項,其中發明專利就有12項。天聚地合是不久前在香港上市的數據服務商企業,憑借良好的發展前景和穩健的財務數據成為今年以來香港主板上市公開認購倍數最高的新股,募集資金達4.02億港元。
事實上,很多已上市的蘇州企業,也在資本市場的支持下有著長足健康的發展。以蘇州工業園區的盛科通信為例,公司以太網交換芯片設計,前期需投入巨額研發費用和推廣成本,科創板的設立增強了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在盈利能力、產業傾向等方面給予了差異化安排,使得盛科通信得以成功上市融資。上市后乘著AI算力高增長及國產化趨勢東風,盛科通信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豐富產品矩陣,有效提升高端領域競爭力,提振了企業繼續突破核心技術、增強成果轉化的信心和能力。目前,蘇州上市公司中九成以上為高新技術企業,近五成入選市級瞪羚計劃,同時超過四成企業獲評“市級以上專精特新”資質。2023年度研發投入同比增長的蘇州A股上市公司有155家,占比超過七成。
近年來,蘇州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引導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在科創板開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北交所開市等歷史性時刻均有蘇州企業身影。上市公司增量、總量、后備企業數量均連續多年領跑全國。2020年以來新增蘇州上市公司數量占到全國的6%,超過了存量上市公司在全國占比(4%)以及經濟總量占比(2%)。上市公司群體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蘇州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成效,擦亮了“投資蘇州、贏得未來”的金字招牌。
資本市場與產業發展“互動”
蘇州境內A股上市公司中,80%以上屬于制造業,首發募集總資金超1200億元,目前市值已超1萬億元,資本市場在產業體系能級提升中起到了催化劑作用。同時,資本市場為上市公司提供增發、配股、可轉債等多元化再融資工具,歷年來蘇州企業通過IPO及再融資累計募集資金超5000億元,助力上市公司在開展并購重組、優化主營業務布局等方面戰略轉型,促進上市公司做優做強。像晶瑞電材公司,2017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時首發募集資金總額僅1.52億元。但公司充分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上市后完成4筆定向增發,兩次發行可轉債,上市以來7年間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近20億元,同時,加大投入,持續創新,完成多次產業鏈上下游并購,在半導體高純化學品板塊上陸續新建工廠,持續投入光刻膠板塊的研發生產。
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A股上市公司“中考”成績單陸續出爐,多家蘇州上市公司也頻頻出手,加碼主業投資或完善產業鏈,涵蓋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印制電路板、化工、檢驗檢測等多個領域。像綠的諧波,定增注冊獲證監會批復,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不超過5057.5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27億元,用于新一代精密傳動裝置智能制造項目。常鋁股份擬3.5億元投建新能源新型結構件及智能化裝備制造項目。滬電股份總部研發大樓在昆山高新區奠基開工,企業算力網絡印制電路板擴建項目同步啟動建設。此外,下半年以來,蘇州上市公司披露并購重組方案單數明顯增多,還有不少公司加大轉型升級力度,
如偉創電氣成立了蘇州偉創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智能控制系統集成等。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姑蘇人才項目、國家級人才計劃項目等共培育57家蘇州A股上市公司,占蘇州境內A股上市公司總量的26%。同時,上市后企業登上了更高更規范的發展平臺,具備了較強的品牌效應,對高層次人才和創新人才吸引力明顯增強。統計數據顯示,與上市首日比較,蘇州境內A股上市公司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比例從21%提高至目前的31%,研發人員數量近三年也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長。
據了解,目前除已獲注冊的天脈導熱外,至7月末,蘇州還有25家企業處于上市申報階段,此外有超過80家企業處于上市輔導階段。經多年培育,蘇州產生了超過200家獨角獸企業、千家瞪羚企業、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優質企業都是上市“后備軍”,也將見證蘇州優質產業與資本市場的“雙向奔赴”。同時,蘇州堅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率先在全省開展創新聯合體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建設培育市級創新聯合體共計235家,實現重點產業細分領域全覆蓋,這些創新聯合體集聚國內領軍企業超1000家,各類科研機構超200家次,國內外高校院系超300家次,形成“1-2-3”的資源格局。在牽頭單位中就有114家上市或擬上市企業。
全鏈條打造上市“護航”體系
2023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發生了深刻變化,蘇州圍繞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全面鞏固企業運用資本市場融資信心,全力提升上市后備梯隊和上市公司質量,全鏈條打造企業上市護航體系,推動實現“資本-科技-產業”良性循環。
蘇州依托市領導政企懇談、掛鉤聯系、走訪調研等機制,常態化保障包含擬上市企業和上市公司在內的經營主體訴求得以高效解決;針對反映突出的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共性訴求,面向擬上市企業和上市公司舉辦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對接會、保險資金對接交流會、高端人才對接會等,幫助企業匯聚高端資源,拓寬企業資本和研發的“朋友圈”;為增強企業運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的榮譽感,提振上市信心,蘇州主要地標建筑在企業上市當天為其亮燈慶賀,此次更是以市委市政府名義贈與新增上市公司象征穩定穩固的御窯金磚,勉勵企業行穩致遠,基業長青。
如何更好地集聚資源,全力提升上市后備梯隊和上市公司質量?在上市后備梯隊質量提升方面,蘇州積極協調資本市場專家以走訪問診等形式廓清上市后備企業的認識誤區,多頻次凝聚交易所、證券服務機構等集團資源,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引導企業第一時間掌握形勢、充分論證上市路徑、按照最新要求提升準備工作質量。在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方面,市級相關部門依托證監部門及相關交易所監管經驗和專業知識,聯合開展多場次培訓,提醒上市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合理運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為資本市場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思路,蘇州凝聚金融、產業、科技等部門、以及區(縣)力量摸排篩選有潛力、有意愿、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并對照上市標準“一對一”跟蹤服務。同時,多維度提升政務服務質效,近期已推動開展以專項信用報告代替企業無重大違法違規證明,實現企業上市合規證明開具流程更簡便、服務更高效;面向上市后備企業編制發放服務指導手冊,將各相關部門在稅務服務、知識產權管理、輿情管理等方面提供的全流程專業支持精準送達上市后備企業,輔導擬上市企業提前熟悉申報過程中復雜事項處理。
(蘇報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