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南京舉行。第六屆運博會將于9月12日至15日在蘇州市舉辦,將采取政府市場結合、線下線上融合、館內館外聯動方式舉辦,主要包括開幕儀式和展覽展示兩大板塊5項活動。9月13日至15日,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運河特色文旅產業展、“絲路與運河的邂逅”主題展、運河美食文化展四大主題展覽將亮相蘇州國際博覽中心。
一條大運河,半部中國史。從西湖龍井到宣紙徽墨,從“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的北京到“堤繞門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漁”的揚州……六千里運河,二十一座城,這些城市集中體現了大運河文明的本質,南北文化在大運河上交織融合、奔流不息。本屆運博會延續前五屆運博會的目標定位和“融合?創新?共享”主題,立足大運河全域,創新活動內容形式,強化區域聯動和國際元素,旨在搭建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享平臺,擊新時代之水,讓千年運河文化名片“靚”起來、文化遺產“活”起來、文化旅游“火”起來。
融“水”于“文”,積淀千年運河的文化底蘊。本次運博會,以非遺直播促“銷”打造“云上運河非遺節”;以主題推介促“銷”舉辦入境旅游、文化研學等主題沙龍……從歷史時光里的漁火延綿,到現如今舳艫千里、車水馬龍,新時代的大運河承載著情感寄托,濃縮著文化活力,聚焦著人間煙火,彰顯出勃勃生機。2014年6月,大運河以跨越時空的恢弘氣勢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成為華夏子孫世代傳承的“文化傳家寶”。新時代下,要利用好大運河這一“文化資源”,持續搜集大運河沿線的“民俗風情”“非遺技藝”,將其融入大運河的“古樸風貌”之中,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中讓“文脈傳承”與“文旅融合”同頻共振。
融“古”于“今”,彰顯千年運河的文化魅力。古老運河,今朝新生。本屆運博會持續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打通“科技+”文旅新賽道,體現MR/AR、AI虛擬人、元宇宙場景等新質生產力賦能文旅產業的創新成果,給群眾塑造沉浸互動式的全新體驗。從最初的軍事運輸,到后來的文化傳承,大運河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樣化。華北的質樸、蘇杭的靈秀、淮揚的繁華……各種城市獨特的文化給穿行而過的大運河增添了別樣魅力。新時代下,要堅持“古”“今”貫通、“古”為“今”用,既要保留古色古香的地方文化元素,將大運河文化與沿線城市發展、文旅深度融合等統一起來;又要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植入科技創新因子,讓大運河“從歷史流向未來”持續激活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融“內”于“外”,擦亮千年運河的文化名片。本次運博會推出“運河的邂逅”主題展、《絲路鏡像》攝影展等活動,特設法國、意大利等21個國家館和港澳臺專區,讓江蘇成為世界了解大運河的窗口。大運河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700多年前,馬可·波羅從元大都沿著大運河一路南下,看到的是“令人向往的文明”。今天,大運河作為歐亞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不僅打破水系的疆域,也打破了文明的國界,推動著中華文明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新時代下,要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寬廣胸懷,寫好文化交流互鑒的“開放文章”,擦亮千年運河的“文化名片”,讓“一以貫之”的大運河文明成為世界的重要窗口,推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王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