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深讀|耕地之外,江蘇如何向大自然多要“糧”

初秋時節,常州溧陽南山,滿山栗樹已掛起毛茸茸的“小刺球”。“今年預計畝產能達600斤?!变嚓柤禹槹謇鹾献魃缲撠熑岁愐蒈幐嬖V記者,這些收獲的板栗將被送到食品加工企業或者酒店、餐廳,成為餐桌上的美味。

以板栗為代表的森林食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糧倉”之一。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大食物觀相關工作。會議指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舉措?!按笫澄镉^”是近年來國家政策的高頻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在“大食物觀”視野下,江河湖海、山林大川皆是“糧倉”。江蘇雖人均耕地不足一畝,卻擁有954公里海岸線,湖泊面積超6000平方公里,林木覆蓋率達24%,這些獨特的資源稟賦如何豐盈大國糧倉、豐富百姓餐桌?

耕山牧海,向廣袤自然要“新糧”

拳頭大的山百合瓣瓣如荷,潔白晶瑩;壟壟茶樹葉片青翠,光澤油亮;茂密松林下的菌類破土而出,悄然生長。9月8日,記者走進無錫宜興山間,看到各種食物競相生長,茫茫山林猶如一座大糧倉。

溧陽南山。中新網資料圖

向西北行,溧陽南山是名副其實的板栗之鄉。陳逸軒說,這里是丘陵山區,適宜板栗生長,當地村民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種植板栗。如今,她負責的加順板栗合作社吸納了1700多戶農民,板栗種植面積達一萬畝?!昂献魃绲陌謇跄戤a量在五六百萬斤,總產值有1500萬元?!?/p>

蔥郁山林是風景,也是“良田”。森林里,林果、林菌、林藥、林菜、林下養殖動物均是食物,多種立體復合種養模式的開發不斷豐富森林食物的種類。在“國家林下經濟示范縣”泗陽,共有林藥、林菜、林菌、林禽等30多種復合經營模式,林下經濟面積達30萬畝,年產值超6億元。

“綠色糧庫”孕育豐收希望之時,更為遼闊的大海里,一座“藍色糧倉”正在崛起。

王春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在“中國紫菜之都”連云港,每年有大約70萬箱紫菜經過加工后運往世界各地。在贛榆區,坐落著江蘇最大的紫菜加工產業園柘汪紫菜產業園。據柘汪鎮副鎮長李清介紹,該產業園占地面積約326畝,年產紫菜60億張,年產值20億元,帶動約2000人就業。

放眼贛榆,108萬畝10米等深線以內的海域生機勃勃:梭子蟹、東方對蝦、大黃魚等8種海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水產品年產量46.3萬噸。

在“江海之城”南通,水產養殖也是不少鄉鎮的主導產業。如東縣漁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周亞文告訴記者,該縣九龍村全村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2.1萬畝,并注冊有“龍仔”商標。在響水縣,江蘇三圩鹽場海水養殖基地打造的5000畝高品質海產品養殖基地,采取蝦、蟹、貝混養的低密度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年產日本對蝦240萬斤、貝類1250萬斤、梭子蟹56萬斤、脊尾白蝦15萬斤,產值近3億元。

“江蘇全省水產品總產量常年居全國第五,近年水產養殖面積穩定達800多萬畝,水產品產量保持在480萬噸以上。目前江蘇人均魚類消費量已達到每年60公斤,是全球年人均20.5公斤的近3倍?!苯K省漁業協會會長張朝暉說。不止海洋漁業,江蘇淡水漁業也較為發達,陽澄湖大閘蟹、盱眙小龍蝦、中洋河豚、太湖“三白”等地方特色水產品牌中外聞名,淡水漁業產值連續30多年全國排名第一。

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江蘇以占全國3.2%的耕地,生產了全國5.5%的糧食、7.6%的蔬菜、3.4%的肉類、6.6%的禽蛋和7.4%的水產品,實現人口密度最大省份“口糧自給、略有盈余”。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3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

副食不“副”,向營養健康要“增值”

“江蘇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大平原的省份,大食物資源稟賦豐富。在踐行大食物觀、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方面,江蘇也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比如江蘇糧油加工業產值位居全國第二,糧油機械制造業產值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金善寶農業現代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李天祥表示。

丁煥新 攝(視覺江蘇網供稿)

拓展食物供給途徑,推動居民膳食優化升級,大食物觀彰顯出更為迫切的現實意義。

李天祥說,“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食物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實際上,谷物類糧食消費是下降的,其他食品消費會逐漸增加?!苯衲?月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4年,中國居民食物消費正由主食型向“糧肉菜果魚”多元化消費模式轉變?!叭藗兊纳钚枨笠呀浻伞缘蔑枴颉缘煤谩D變,當前人們對食品營養、健康功能的關注日益提升,‘吃得健康’更是百姓關注的重點?!蹦暇┺r業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長竇道龍教授說。

隨著主食越來越不“主”、副食越來越不“副”,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不僅可以滿足大家吃好吃健康的要求,還可以催生出新的產業和業態。

“比如我們可以推動生物技術及精深加工技術在食物生產中的應用,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李天祥舉例,在技術加持下,一些企業已經可以將大米、大豆實現“吃干榨凈”,做米糠油、提取膳食纖維和卵磷脂……“變身”為各類營養均衡的產品,在物理價值基礎上升華出更多功能和內涵。李天祥說,只有提高品質、開發更多功能才能為食物“增值”。

“盡管江蘇省擁有眾多從事森林食品加工的企業,但是精深加工技術和能力尚欠缺,產品附加值不夠高。”南京林業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副院長、林特產品貯藏與加工團隊成員李婷婷表示,江蘇對森林植物的開發程度相對較低且產品類別較為單一。

在“碧根果之鄉”泗洪,一些種植片區仍以生果售賣為主,但已有一些企業開始意識到深加工的重要性。泗洪金海岸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當地較早開始種植碧根果的一家企業,核心種植面積1500畝。該公司總經理苗聰坦言,“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產線,所以公司找了一些大的食品生產企業合作,由他們來幫我們加工。”

充分挖潛,讓“飯碗”更穩更健康

立足江蘇糧食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的基礎之上,大食物觀、大農業觀呼喚更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2024年江蘇省委一號文件中要求,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其中,培育壯大食用菌和藻類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木本油料和林下經濟特色產業均一一明確。

同時,江蘇正推動海水養殖從近岸走向深遠海。今年年初,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聯合印發《加快推進海洋漁業發展若干措施》,明確將制定海洋牧場建設、深遠海養殖設施裝備建設、遠洋自捕水產品回運等支持政策實施細則,進一步拓展海洋漁業發展空間。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季輝表示,我省海洋漁業產業發展“紅火”,正持續建設“海上菜籃子”,著力培育壯大高效特色海洋漁業。

基于生物科技和生物產業的“未來食品”也正在拓展。在泰州,已集聚東圣生物、一鳴生物、華恒生物、華熙生物等高端功能性健康食品企業,雀巢健康、鯤魚健康等特醫配方食品研發生產企業,打造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特醫配方食品產業。

“當食物來源的傳統思維打開之后,食物安全保障將更加牢固。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重視主糧,而是將食物生產提高到更高的層次?!崩钐煜楸硎?,在挖掘各種豐富的食物資源潛力時,也要評估食物生產力與生態系統資源承載力平衡,將綠色科技應用在食物產業鏈的全環節。

大食物觀正引領農業以“綠”生金。在南通,一個個農場、養殖場正向生態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江蘇通州灣漁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季金峰告訴記者,“通州灣海水養殖示范區通過改造,昔日海水養殖尾水已變身‘水資源’?!?7550畝的高涂圍海養殖區域里,脊尾白蝦、梭子蟹等的養殖尾水最終排放到排水河道里,近10公里河道種植有蘆葦,可讓養殖尾水沉淀凈化。

大食物觀關乎農業未來。落實大食物觀,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問題,還要賦能產業、資源、技術,通過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雖然江蘇在動植物種質資源保有量及育種科技等領域均走在全國前列,但近3年省級審定通過的農作物新品種中常規稻麥品種仍占六成左右。”李天祥介紹,未來可以增加對“大食物”的科技研發投入,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滿足市場需求,讓更多食物品牌從地域品牌向國際品牌轉型,“只有面向更廣闊的市場,才能創造更大價值?!?/p>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苑青青 丁蔚文 楊頻萍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