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我們村支書夏伯伯嗎?”“我也看到了我們村的楊叔叔了。”9月14日,地處大山深處的江蘇省盱眙縣仇集中學初一留守山娃們,牽著山爸山媽的手,一起走進“親情屋”時,看見人群里熟悉的面孔,很是開心。原來,他們是這群留守山娃所在村的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他們特地相約而來,參加一年一度的留守山娃中秋“家庭”團聚會。
仇集中學地處蘇皖交界的偏僻山區,為彌補特殊的困境群體——留守山娃的家庭教育缺位和親情缺失,該校黨支部于2016年成立了“1+2=1”山爸山媽志愿者服務隊,通過“相親”結對的方式,讓留守山娃得到“爸媽的呵護”,享受“家的溫暖”。8年來,仇集中學的黨員山爸山媽們為300余名留守山娃組建了近80個“愛心家庭”,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該校“黨心暖留守”黨建文化項目曾被省市委教育工委評為優秀黨建品牌。
圖:該校施教區霖治村為留守山娃捐贈愛心慰問金
黨建護航,暖心暖情。為進一步深化留守關愛工作,仇集中學黨支部主動和施教區里的各村開展黨建聯姻,在各村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了“留守山娃之家”,共繪愛的“同心圓”。讓山娃不僅在學校享受到山爸山媽的溫暖,回到村里也能得到相應的關愛,雙方攜手,努力構建“家校社”一體化,實現關愛無縫對接。
“媽媽,我們村的夏伯伯來學校了,帶來了許多禮物,月餅、書、文具……”在現場與家長視頻連線時,趙小雨把鏡頭一會兒對著熱鬧的人群,一會兒對著桌上豐盛的飯菜與禮物,興奮地向遠方的父母介紹著。
“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愛,感謝村里對我們家的照顧,讓我們在外務工更安心。”初一(1)班學生李陽的媽媽道出了所有留守山娃父母的心里話。
在現場,霖治村黨支部為留守山娃捐贈了3000元愛心慰問金,村干部還與山爸山媽分組到困境山娃家家訪慰問,為每一位困境山娃都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村負責人表示,解決好留守山娃家實際困難,做好山娃成長的“暖心事”,村里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圖:村干部與山爸山媽到困境山娃家慰問
“在無力改變他們留守的狀態下,我們會盡最大可能讓留守山娃感受到溫暖與愛,點亮孩子們夢想與希望的明燈!”這是該校全體黨員山爸山媽的共同心愿。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仇集中學黨支部將理論學習教育從“會場”轉向“現場”,用愛與責任,堅守著育人初心。(王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