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福利观看_婷婷国产在线综合_天天操天天插_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返回
頂部
首頁 > 熱點 > 正文
江蘇常州:山海共情、同心筑夢,譜寫各民族共富新篇章

本報首席記者 姜小莉

連綿的青山迎來送往了一批批常州援青干部,見證著常州人民對共和的深厚情誼,也見證著共和這座高原小城一年年的變化。

開展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青海是江蘇唯一承擔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雙重任務的省份。常州市從2010年開始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2021年,天寧區、鐘樓區、常州經開區分別與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班瑪縣和海南州共和縣建立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2022年,常州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接過“接力棒”,立足“青海所需、常州所能”,高質量推動兩地交往交流交融,兩年多來,常州援青干部人才在新時代續寫援青情誼的新作為。



高原上唱響幸福歌

9月1日下午,開學報到的第一天,一堂別開生面的“青苗常歌 共海共情”音樂思政課在共和縣第二民族寄宿制小學開課。

一張張純真可愛的臉上寫滿了認真與激動,所有同學都是第一次上這樣的音樂思政課。來自常州的專業主持人,用標準的普通話,帶領大家誦讀瞿秋白的詩作《江南第一燕》。常州市覓渡橋小學的學生通過視頻與共和的學生們進行互動,一起尋覓美麗的青海湖、“覓渡”革命先烈故事,并隔空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自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工作開展以來,常州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要任務,腳踏實地地推動一批民生項目落地,讓高原兒女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教育和醫療服務,并持續加大民生基本公共服務投入,讓援建成果惠及更多基層群眾。

共和縣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屬五縣之一,北靠青海湖、南臨母親河黃河,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素有“進藏咽喉”之稱。這里有藏、漢、回、蒙、撒拉等25個民族,積淀著厚重的人文底蘊。



教育幫扶一直是常州支援協作共和縣的重中之重。第五批援青工作組結合共和縣學校特色,深入開展人才、智力援青,一校一方案引進優質教學資源。雙向奔赴的交流交融,不僅為孩子們打開了視野,更推動了學校在管理上的理念更新。

共和縣高級中學是該縣第一所高中,2022年,在江蘇常州援建資金的支持下正式建成招生。此前,共和當地只有一所州高中,學位有限,許多孩子要到離家兩三百公里的周邊縣高中上學。學校落成后,該校就與武進區橫山橋高級中學“結對”,不僅實現了兩地學生通過線上“空中課堂”同上一節課,也讓教師們形成了師徒結對關系,常態化開展教育教學、學校管理、教師發展等交流合作。

“感謝江蘇以及常州的老師對我們的幫助,從他們的身上我們學習到很多,希望能夠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高級中學教師李紫彤說。

如果說教育援青是播撒希望的種子,那么醫療援青就是與時間賽跑,解決眼前的問題。

去年,江蘇常州援建資金投向多個民生領域,其中,共和縣恰卜恰衛生院及東巴分院擴建項目順利實施。同時,常州援青工作組組建了以海南州人民醫院為中心,以共和縣中醫院為龍頭,覆蓋14所鄉鎮衛生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有力提升了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

產業發展譜新篇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共和縣塔拉灘上,數不清的光伏板連綿起伏,閃耀出一片藍色的“光伏海”。天合光能利用“集聚效應”將光伏全產業鏈“鋪”在了青海大地上。

產業是發展的基礎,常州援青工作組結合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發展實際,利用自身資金、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搭好合作平臺、下好特色產業棋,持續推進一二三產業的協同招引,助力共和縣建設好具有本地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共和縣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里,每周都要進行直播活動,通過網上商城將藏羊、牦牛、青稞、冷水魚等特色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千里之外的常州,消費幫扶活動同樣在進行中。據了解,目前常州開設青海農特產品銷售店4家,銷售點已達17家,涉及產品包括牛羊肉、牛肉干、冬蟲夏草、黑紅枸杞、乳制品、青稞酒、菜籽油、藏藥保健品等140余種。



迅速打開的市場,帶動共和縣地方特色產業的興起。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養蝦,這樣高難度的事在常州援青工作組的手里辦成了。隨著總投資超3000萬元的溫泉養殖項目成功落地共和縣上塔邁村,在高原地區品嘗新鮮的南美白對蝦、鱸魚、鱖魚也變得容易起來,其秘訣就在于上塔邁村豐富的溫泉資源,企業引入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實現了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和資源再利用。

在東西部協作的機遇下,越來越多的“常州思路”“常州理念”立足共和的自然資源優勢,在高原上扎根、生長:天合光能、龍騰光熱、萬幫新能源等常州企業在青投資,兩年來共實現產業項目招引落地3項,總投資超億元,有效帶動地方發展和就業。

常州援青工作組還以光伏等新能源產業、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數據算力等產業項目為重點,借力“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常州共和周”等平臺持續助力共和縣產業發展,招商引資。

“青海省坐擁得天獨厚的風光水能源優勢,正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蘇文電能在新能源行業深耕8年,擁有豐富的投資、建設、運營經驗,我們也希望在共和縣尋找更多的合作機會。”蘇文電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光儲充技術負責人茍蘇暢說。

“常州是新能源之都,我們共和縣是青海省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雙方的合作,尤其是產業方面的合作更加緊密,近幾年,我們園區的建設60%以上是來自江蘇的產品。”青海省海南州委常委、共和縣委書記更登加說。

綠色生態新畫卷

在龍羊峽水庫西北側,海拔近3000米的恰恰灣上,有一個全新的沙灘旅游度假村。它由常州市東西部協作資金支持建設,借鑒常州溧陽天目湖的設計理念,整合湖、草、沙、光、冰、雪等特有旅游資源,實現對江蘇游客門票全免,已經成為共和縣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

生態,是青海最大的價值、最大的責任,更是最大的潛力。

近年來,常州援青工作積極融入青海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戰略部署,在遼闊的高原上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攜手共赴“綠色”未來。

“度假區靠近母親河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是最重要的。”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恰恰灣沙灘旅游度假景區經理武修陽介紹,該度假區給當地村民提供了50個就業崗位,人均收入每月4000元左右。度假區每年還為周邊3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提供分紅,帶動村民發展民宿、餐飲等旅游服務業態。

同時,共和縣以生態為底,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畫卷;規劃先行,立足共和縣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合理布局基礎設施,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在共和縣沙珠玉鄉達連海村,村民陳桂花正在院子里打掃衛生。自從房子原地“煥新”,她住得格外舒心。她算了一筆賬,搬進新房一共花了10多萬元,“政府補貼”了2萬多元。“以前我家住的就是土坯房,黑乎乎的。現在住得好,心情也好,花種上了,菜也種上了,感覺比城市人過得還好。”

陳桂花所說的“政府補貼”,是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其中部分就來自江蘇常州東西部協作資金。截至目前,已有超3600萬元的東西部協作資金被投入共和縣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鄉村振興整村推進、村級污水處理及垃圾收集配套設施等項目。

“我們把村莊規劃的‘常州經驗’、制定的標準都提供給共和縣供他們參考,讓他們根據地方特色,不斷優化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同時加強后期生態保護的監管。”常州市第五批援青干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副局長陳奇說。

將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項目融合,常州援青工作組建立了項目督查推進機制,完成《江蘇省“十四五”對口支援青海海南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項目中期評估和調整,一批支援協作項目的有效實施,極大地改善了鄉村振興基礎條件,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山海不為遠,常共一家親。據統計,常州自2010年與共和縣開展對口支援以來,累計實施對口協作項目130個,統籌安排援建資金7.96億元,80%以上對口協作資金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涉及水利、交通、住房、衛生、教育等領域,并先后派出5批68位援青干部人才扎根共和、服務發展。


熱點
版權所有 江蘇現代快報傳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蘇ICP備10080896號-6 廣告熱線:96060 本網法律顧問:江蘇曹駿律師事務所曹駿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