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加快,老年助餐服務的完善保障和高質量發展,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蘇州市高度重視老年助餐這件關鍵小事、民生大事,全面統籌、高位推進“蘇式助餐”專項行動,已形成“嵌入式設施是主陣地,社會化運營是主渠道,多元化保障是主旋律,智能化助餐是主方向”的“蘇式助餐”服務特色,用“一餐熱飯”促進民生服務“溫暖+1℃”,努力打造幸福養老“食”光。
完善助餐網絡,打通老年人助餐“最后一公里”
中午時分,昆山市花萬年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徐公橋中心食堂飄出陣陣飯菜香,住在附近社區的老年人吃著助餐點供應的健康午餐,其樂融融。老人們紛紛表示,家門口的助餐點解決了“買汏燒”的煩惱,好吃還不貴。雖然只是簡單的一頓飯,卻吃出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中心食堂采用“中央廚房+社區助餐服務網點+配送入戶多層次服務體系”,目前每日用餐人數350至470人,對于腿腳不便的老人,他們提供送餐上門服務。由于食堂嵌入在為老服務中心內,前來搭伙的老年人還可以參加活動課程,同時享受健康咨詢等便民服務。
為了讓老年人就近就便吃上暖心飯,蘇州出臺《蘇州市“蘇式助餐”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老年助餐服務設施改建或新建工作連續兩年納入省、市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圍繞“15分鐘養老服務圈”,蘇州依托已覆蓋城鄉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以鎮(街道)為單元,基本建成“1-2個老年食堂+N個老年助餐點+若干個老年餐桌”的服務網絡。2024年民生實事項目新建或改造提升100個老年助餐點位。目前,全市已開辦180家鎮(街道)級老年食堂,將供餐、分餐(堂食)、送餐服務解決在老年人家邊、身邊,“助餐+養老”多場景融合不斷發展。今年1至8月已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約363萬人次。
從套餐到自選,老年餐吃出“新”味道
伴隨著老年人對高品質養老的期待,助餐,不僅要吃得到,更要吃得好。
香氣撲鼻的銀魚炒蛋、入口即化的紅燒肉、鮮嫩多汁的蔥油雞,還有酸甜可口的糖醋小排等傳統蘇幫菜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每日特色菜……在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都市花園西區的“幸福都市小廚”老年食堂里,10余種好菜讓居民流連忘返。此外,大廚們還時常結合居民的反饋不斷改進菜品,讓“家門口”也有“新鮮感”。
“我每天中午來打一次飯,午飯和晚飯都解決了。”今年88歲的獨居老人劉錦芙說,相比于傳統的標準化套餐,這家老年食堂菜品更豐富,選擇更靈活多樣,她為“蘇式助餐”服務點贊。
“幸福都市小廚”老年食堂積極向社區食堂轉型,面向全年齡段居民開放,供應中、晚兩餐。菜品以蘇幫菜為主,時鮮菜、各色面點為輔,為“三高”人群提供“低糖低鹽低脂”餐,本社區老年人可享受就餐優惠,高齡、行動不便居民可享受免費送餐服務。目前日均供應量達到300多人,老年人超過60%。
同時,一些食堂還與朱新年、水天堂等本地品牌餐飲企業“牽手”,豐富各類菜品,提供個性化點餐,將念念不忘的味道,送到了老年人舌尖上、心坎上。
從“老齡”到“全齡”,社會力量加盟“助老”更持久
在適老的同時,如何讓助餐實現持久發展?近年來,蘇州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有效地利用市場力量和社會資源,社會化運營率超過95%,打造出養老服務組織連鎖運營、中心廚房統一配送、品牌餐飲企業合作運營、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會愛心餐館掛牌、機構企業食堂開放等多場景助餐模式。
近日, 位于新城鄰里中心的“聚籠軒”老年餐桌開門迎客。該項目由園區社會事業局聯合金雞湖街道、新城鄰里中心,遴選出優質商戶“聚籠軒”餐飲店,提升老年助餐服務水平。
記者看到,餐廳環境溫馨雅致,地面全部進行了防滑改造處理,開辟了樂齡專座,配備適老桌椅。店內在提供“一日三餐”營養飯菜和蘇式面點的同時,還貼心設計了“低糖、低鹽、低脂、軟口”四大老年人特色菜品,就餐過程中有專門的“為老服務專員”為老年人提供加熱服務、剪碎服務、半份餐服務等貼心暖心服務。老年人以尊老卡、身份證、社保卡、人臉識別“四合一”方式為媒介,通過園區樂齡智慧助餐系統,就餐可享受專屬折扣以及“一元餐”福利。
“聚籠軒”老年餐桌負責人陸駕龍告訴記者,自己在新城鄰里中心開了10多年餐飲,餐廳已經成熟運營、良性運轉。考慮到周邊小區老年居民多,并且有用餐的實際需求,于是就加入了“老年餐桌”。“目前老年消費者占餐廳客流的三分之一。”陸駕龍說。
蘇州和源護理院也將機構食堂向社會開放,掛牌和源社區老年食堂。蘇州和源護理院院長林佩霞介紹,目前食堂對60歲以上的老人優惠打折。目前該食堂每日供餐約650份,其中機構內部老人和員工約500份,送餐加堂食約150份。
不少老年食堂,從聚焦老齡到服務全齡,既滿足了老年人的飲食需求,又通過服務周邊的居民來平衡運營成本,保障食堂的可持續發展。
精細化保障有力有效,完善了老年助餐綜合監管
老年助餐服務步入發展“快車道”,離不開政策引導和支持。
近年來,我市聚焦失能、高齡、低收入等特殊老年人,持續完善老年助餐服務的相關補助政策,落實水、電、氣、稅收等優惠政策,聯動各類慈善資源、村基層黨組織、餐飲類社會組織助力,做好資金支持、志愿送餐、服務指導等工作,并將助餐服務納入“三項惠老保險”予以保障,營造良好的敬老、愛老、助老社會風尚。
同時,全面推進智慧賦能。蘇州以省、市食品安全考核和“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為抓手,全面實施食品安全“六化”管理,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結合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定工作建立賦星機制,讓老年人吃得更加放心。同時,全市升級數智監管,積極推進蘇州市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智慧助餐模塊建設和助餐服務場所智能服務終端補短工作,努力實現居家老年人就餐的全過程(訂餐、配餐、結算、派送、統計、監管)信息化管理,老年人刷臉或刷卡就能實現身份識別、智能支付、數據監管,用餐過程更加適老便捷。
(蘇報記者 林琳)